当医学生的白大褂第一次真实地贴近生活,当听诊器捕捉到的不仅是心音,更是生活的脉动与无声的呐喊,“三下乡”实践便超越了技能的演练,成为一场触及灵魂的成长。
在长治市潞州区第二人民医院(长治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各个角落,“煦语聆风,医潞护航”爱心医疗队的同学们从手部皮肤检查的细致纹理,到心脏听诊区的精准定位,一步步夯实着医学的基石。每一个瞬间,让大家深刻领悟:健康的守护,始于技术,却最终指向心灵的共情与理解。让我们透过这份田野日记,感受他们从指尖到心尖的触动。
感悟分享
麻2402班赵祎睿
我们来到外科体检处。在手部检查中,我们通过观察与触诊,直观了解到不同手部疾病的典型特征——比如湿疹患者的皮肤会呈现对称性红斑与水疱,而扁平疣则表现为散在分布的扁平丘疹。这些具象的病症表现,让课本上的理论描述变得鲜活可感。心音听诊的过程更具探索性。医生示范如何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听诊力度:肥胖者需稍用力才能听清心音,而儿童的心跳声则清脆短促。不同年龄层的差异也十分明显,老年人的心率偏缓且心音较低沉,与青少年明快有力的心跳形成鲜明对比。
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们接触到丰富的临床细节,更理清了体检从信息核对、分项检查到结果记录的完整流程。理论与实操的碰撞,让我们对外科诊疗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收获远超预期。
口2403班祁祥
这次三下乡的实践之旅,我在体检科开启了一段充实而意义非凡的学习历程。当我尝试第一次用听诊器贴紧患者胸膛时,屏住呼吸捕捉心脏跳动的奥妙,传达的信号。老师一边演示,一边揭秘中西医的相通之处,虽形式不同,却都致力于探寻患者病症根源,展现了医学智慧的殊途同归。
高老师还细致讲解心脏的五个听诊区,最初的手忙脚乱,到能跟着老师做初步判断,每一次进步都让我雀跃。在实践中,我们遇见一位疑似湿疹的患者,老师教导我们要重视早期观察,及时干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这让我懂得疾病防治中“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这段实践经历,不仅充实了我的医学知识库,更让我懂得医者肩负的责任。接下来,我愿带着这份热忱,在医学之路上坚定前行,成为健康的守护者。
预2401班周心怡
清晨踏入精神二科,恰好撞见医生们有条不紊地交接工作。再次面对病区环境,我发现自己内心的忐忑已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想要走近患者、理解他们的共情与从容。之后转战体检科,协助医生填写在职人员体检表。得益于昨日的实践积累,流程早已烂熟于心,操作起来行云流水,满是“轻车熟路”的踏实。
上午最难忘的,是参与长治医学院与医院的挂牌仪式。仪式上,院校双方对合作的展望,让我真切感受到医学实践与教学融合的力量,仿佛看见无数医学生未来在此扎根成长的模样,使命感在心底悄然拔节。下午的工作是发放在职人员健康证,一切顺利又轻松。递出健康证时,接过的人眼中的谢意,让我明白“小事”也能传递温度。
一天结束,回顾这一路,从初遇病区的不安,到协助工作的熟练,从见证合作新起点的触动,到传递健康证的温暖,成长清晰可循。期待未来能更专业、更从容地协助医生,把今日汲取的光,化作明日前行的力量。
精彩语句分享
这一刻我终于懂得,原来共情从不是简单的换位思考,而是要承认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或许未来,我能带着这份刺痛后的清醒,在白大褂下藏住更多温柔与理解。 -----赵健同
体检科窗口的琐碎事务,恰是“医者仁心”最朴素的注脚——严谨细致才能筑牢健康防线的基石;而问卷发放的“碰壁”与“成功”,则教会我以真诚和韧性叩开理解之门。 --------张捷
每一次面对患者,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要学会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初心,用真诚和耐心去对待每一个生命,让医学充满温度。 ------刘钰洁
简单的几篇日记串联起的,不仅是医学生们从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的成长轨迹,更是一场关于“看见”的修行——看见病症,更看见病症背后的人;看见技术,更看见技术里的温度。从家族抑郁的隐痛到青少年心灵的困境,这些细碎的观察让我们懂得:医学的终极关怀,从来不止于身体的康健,更在于心灵的安顿。三下乡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关于爱与理解的学习,永远在路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昱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