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手工课堂,感受传统非遗之美——守望2025“浏夏吾行”队扭扭棒手工课

发布时间:2025-07-16 20: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谭佳音   阅读 6.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一根丝线,绕出千年故事;一朵绒花,绽放非遗光彩。”7月15日,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绒花》手工课在吾田完小夏令营顺利开展。本次课程由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守望支教社“浏夏吾行”实践团的李希妍老师主讲,李希妍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绒花的世界,在丝线缠绕间触摸非遗温度、感受文化力量。

课堂伊始,李希妍老师捧着一束色彩艳丽的绒花,引导学生发现“绒花”谐音“荣华”,象征吉祥美满。随后,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绒花的价值演变——从唐代的宫廷饰品到明清的民间信物,再到如今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屏幕上呈现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与精美的实物图片,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绒花在不同时代的模样。

图为李希妍老师讲解扭扭棒技巧 图源:刘禹希

图为学生观看绒花制作视频 图源:刘禹希

接着,李希妍老师播放非遗传承人制作绒花的视频,银丝在指尖翻飞,彩绒在镊子下绽放,学生屏息凝视,看到精巧的手法、做工,看到最终呈现的作品,不禁发出惊叹。为让大家直观感受技法,老师在黑板上贴出用扭扭棒制作的教具,并且演示缠绕、打结、修剪等基础技巧,学生迫不及待想用扭扭棒制作绒花。

图为李希妍老师演示绒花制作 图源:刘禹希

手工时间到,当丝绒、铁丝、剪刀等材料分发到桌上时,学生早已按捺不住兴奋,拿起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花朵。李希妍老师走下讲台四处指导,教孩子们固定线头。有的孩子专注地缠绕出一朵五瓣花,有的创意地将黄蓝两色绒线交织成 “彩虹绒花”,还有的在花瓣边缘剪出细碎的绒毛,模仿传统绒花的 “炸毛” 效果。教室里剪刀轻响,丝线穿梭,原本普通的材料在小手中渐渐显露出花朵的模样。

图为李希妍老师与学生合影 图源:刘禹希

制作完成后,学生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轮流展示,李希妍老师点评每一位同学的作品并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大胆创新。下课铃响,课堂来到尾声,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绒花作品,将它们戴在手腕上。李希妍老师说认为非遗传承不在远方,就在这一双双触摸传统的小手里。这个夏天,“浏夏吾行”实践团的志愿者大学生们用一堂创新手工课连接学生与非遗文化,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绒花在孩子指尖绽放,热爱在孩子心中萌芽。

撰文 | 刘璇

图片 | 刘禹希

审核 | 谭佳音 贺茂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佳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