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谭皓轩)山间寂静,音符传情。自2025年7月9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薪火育苗”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凉山州越西县瓦曲觉村武警爱民小学开展了为期10天的特色音乐课堂,用40余节音乐课点燃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传递出对家国的深情礼赞。
▲图为实践团成员谭皓轩和程印东在教小朋友唱歌。通讯员 金子尤 摄
初入越西:音乐叩响童心之门
7月10日的第一堂课上,实践团成员带着中国鼓走进教室,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渴望令人动容。音乐老师谭皓轩说:“他们围上来摸鼓面的样子,像发现了一座宝藏。”音乐班同学阿西莜莜问道:“老师,今天我们要学这个吗?”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对音乐的好奇与憧憬。这堂未正式开始的课上,中国鼓的声响已化作无形的音符,悄悄叩开一颗颗纯真的童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谭皓轩在给小朋友们演示打鼓。通讯员 金子尤 摄
琴桌作曲:创意激发音乐潜能
7月11日的打击乐课堂上,为弥补孩子们基础差的短板,音乐老师谭皓轩灵机一动,把板凳当作打击乐器,灌水的玻璃瓶被制成“沙锤”,配合流行旋律演绎出对家乡的告白;桌面被敲出《大山》的韵律,传出的不仅是对打击乐的热爱,更是对家乡的依恋,对祖国的热忱。
▲图为实践团成员谭皓轩在和大家一起拍凳子。通讯员 金子尤 摄
7月12日钢琴课下课后,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音乐班成员瓮果伍果兴奋地说:“以前只在电视里听过钢琴声,现在自己也能弹‘哆来咪’了!”课堂上,孩子们从腼腆到放声歌唱,音乐成了连接彼此的共同语言。
▲图为实践团成员沈毅在教小朋友们弹钢琴。通讯员 金子尤 摄
拍手颂国:真情唱响赤子之心
7月13日的音乐课上,为弥补孩子们节奏感差的短板,谭皓轩灵机一动,让同学们边唱边拍手,小手跟随老师拍击出《我和我的祖国》的铿锵节奏,稚嫩的童声伴激昂的旋律,以少年特有的真挚,传递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深深眷恋,让爱国情怀在节奏与歌声的交融中,浸润童心,厚植家国情怀的根基。
▲图为实践团成员谭皓轩在教大家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通讯员 金子尤 摄
童声恋航:教室漾起蓝天之情
谭皓轩结合自身专业,穿上实训服装,走进合唱教室,向孩子们介绍机务工作特点,讲解如何护航飞行安全,弘扬“三老四严”的机务精神,带领大家齐唱《我爱祖国的蓝天》。孩子们一起巧妙地歌词结尾改编成“要问民航人爱什么,我爱祖国的蓝天。”清亮的童声汇聚成铿锵的合唱,饱含对蓝天的真挚向往,根植民航爱国情怀,让空天报国的种子深深扎根。
▲图为实践团成员谭皓轩在给小朋友们讲解机务工作。通讯员 金子尤 摄
课堂创新:AI赋能音乐创作
课下之余,谭皓轩了解到孩子们对AI创作兴趣颇浓,于是在7月15日的“AI音乐创造课”上,谭皓轩带领孩子们用AI编曲,即兴填词,创作了一首属于自己班级的歌曲,将自己对家乡的变化、越西的风光和对家国的爱唱给大山听。
▲图为实践团成员谭皓轩在给小朋友们讲解AI作曲。通讯员 金子尤 摄
依依不舍:热爱播撒音乐种子
7月16日,最后一节音乐课结束,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开。有的围着钢琴练习新学的旋律,有的攥着自制鼓槌哼唱。“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 孩子的追问中,藏着对实践团老师的不舍,更是被音乐点亮的期盼, 这些播撒在山间的音乐种子,终将在日后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谭皓轩在下课后教不愿离去的孩子们打鼓。通讯员 金子尤 摄
本次特色音乐系列课程以“感知熏陶、创新实践和情感浸润”三个维度开展,让学员们在“体验型、创作型、共情型”课程中感受音乐魅力和传承民族音韵,激发孩子们心中为文化传承而歌的艺术梦。
▲图为“薪火育苗”暑期社会实践团和爱民小学同学的合影。通讯员 金子尤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皓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