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计信学院 李宁玥)7月11日至14日,计信学院赴隋唐洛阳城景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队”)持续推进实践工作,技术组精益求精完善数字化成果,学校三位领导老师亲临实践地点调研指导,校地双方共话实践成效与未来发展,为实践活动注入新动能。
7月11日,安徽师范大学三位领导老师莅临洛阳天堂明堂景区,与隋唐洛阳城景区公司负责人召开交流会议,实践团队全力成员也到场聆听,共商实践推进与校地合作事宜。
会议伊始,隋唐洛阳城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概况:作为负责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与文旅开发的专业机构,公司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功打造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等核心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超百万人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化旅游先进单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单位”等荣誉,在遗址活化利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随后,安徽师范大学老师代表介绍了学校及学院情况:安徽师范大学作为省部共建高校,建校以来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计信学院依托深厚的学科积淀,着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素养与社会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师资队伍中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地方发展。本次社会实践依托的“项目e站”,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持“用专业所学服务社会”宗旨,此次以“文旅创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更是突破了以往以红色传承为核心的实践范围,为校地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实践成果展示环节,团队成员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了实践成效:截至目前,团队已拍摄景区照片3000余张,制作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全景图23张,完成万余字实践文稿,同步运营官方QQ、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搭建起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数字化桥梁。
(此图为听取实践成果汇报)
展示结束后,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向隋唐洛阳城公司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荣誉牌,双方代表合影留念。隋唐洛阳城公司负责人表示,期待与实践团队深化合作,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加入景区白夜景观转换、灯光秀讲解及路线指引等功能,让数字化体验更富吸引力。
(此图为举行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后,学校领导老师与实践团队成员在会议室开展专项交流,倾听实践难题,指导后续工作。
副队长赵桂声率先发言,提出技术实施中存在的点位限制问题,建议景区开放更多采集点位并加强协作支持,同时坦言因经验不足,部分技术问题处理难度超出预期。宣传组组长朱紫东则分享了宣传工作的挑战:校内平台与外部报刊对稿件字数要求差异较大,且地方媒体投稿存在发表难度高、团队知名度不足等问题。技术组组长吴雷雨补充道,拍摄环节受景区人流量大影响,拼接合成因设备限制与工作量过大存在瑕疵,景区点位开放不足也制约了成果精度。
(此图为老师和同学开展交流沟通)
针对同学们的困惑,张园园老师逐一解答:技术组需提升沟通主动性与灵活性,可与景区协商提前进入拍摄;技术攻坚应先“做小做细”,摸清流程为后续传承积累经验。对于宣传工作,可对接洛阳市团委、电视台等机构,借力地方资源扩大影响力。
陈士县老师强调,实践团队成员肩负着不同于校园学习的责任,无论技术成熟度如何,都应保持自信;在实践中需思考就业与考研方向,明确兴趣点,更要为下一届团队留下可传承的经验。辅导员盛杰老师则以计信学院其他实践团队为例,建议沟通时对接上层领导,避免后续流程受阻,同时鼓励同学们在试错中探索兴趣,持续学习新知识。
座谈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实践意义与自身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随后的几天,实践团队技术组聚焦九州池全景导览的最后完善工作,全力攻坚三景区间的无缝切换难题。技术组成员对前期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逐帧核查,针对全景图拼接处的细微瑕疵反复调试参数,确保游客在虚拟游览时,从应天门到天堂明堂再到九州池的场景转换自然流畅,无卡顿、无错位。
“每一个像素的偏差都可能影响体验感,必须做到极致。”技术组组长吴雷雨带领团队成员对照实地场景与数字模型,逐一校准方位坐标。经过一整天的奋战,九州池全景导览的交互响应速度提升30%,三景区切换衔接误差控制在0.5秒以内,为后续成果展示与公众体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校地交流与技术完善,既是实践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校地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实践团队将以此次指导为契机,持续打磨数字化成果,深化校地合作,让隋唐文化在数字技术赋能下焕发新活力,为文化传承与文旅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此图为校方和景区相关人员在应天门前留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