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炙烤着鄂北大地。然而,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曙光小学的校园里,一种比暑气更炽热的期待正在升腾。7月10日上午10时,一场简朴而意义深远的连接在此刻达成——华中农业大学“云喆”志愿服务支教队与曙光小学共同缔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这不仅是一块牌匾的落成,更是大学的智慧资源与乡村教育的热切渴求——跨越地域的深情握手。曙光小学校长徐银轩、副校长曹新波,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辅导员安一卓、刘鑫,以及十余名支教队员和学生代表们,共同成为了这一幕的见证者。
古泽新声:当“云喆”遇见“曙光”
“云梦泽畔,喆慧相传”——这饱含深意的名字,是华中农大工学院辅导员安一卓向在场师生阐释的“云喆”之魂。“‘云’,扎根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古老土地——云梦;‘喆’,取自民谣,寓意智慧与美好。”这支由工学院党建宣传部孕育的年轻队伍,带着“一切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的赤诚而来。他指出,在曙光小学建立实践基地,绝非一次性的暑期活动,而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教育帮扶、促进青年成长的扎实一步。“这是大学服务社会的责任延伸,也是青年学子在乡土中国中读懂国情、锤炼担当的宝贵课堂。”他殷切寄语支教队队员们,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同行者。
校长期盼:一束照亮“阳光少年”的光
面对这群来自高校的年轻面孔,曙光小学校长徐银轩的欢迎辞里透着由衷的感激与厚重的期许。“感谢华农!这份情谊,为我们的‘曙光’增添了更温暖的光。”自2022年建校以来,这所年轻的县城小学一直在探索“培养阳光少年、打造知心教师”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徐校长深知,基层教育需要外界的活水。“‘云喆’的到来,正是我们亟需的新鲜血液和开阔视野。你们带来的,不仅是九天夏令营的知识,更是为孩子们打开的一扇看向更广阔世界的窗。”他相信,在志愿者们的“悉心陪伴”下,这个夏天,孩子们收获的将远不止于课堂。
青春的承诺:俯下身,听见花开的声音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林嘉桐同学代表全体支教队志愿者作出承诺:“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我们是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和孩子们共同探索世界的伙伴。”他细数着团队精心准备的课程宝库:指尖跳跃的创意手工,揭示奥秘的科普实验,浸润心灵的艺术启蒙,守护成长的安全教育……“每一堂课,我们都希望它像一颗种子,能在孩子们心里发芽。更重要的是,”他强调,“我们会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倾听他们小小的烦恼和天马行空的梦想。用真诚,换取信任;用陪伴,见证成长。”这份朴素的承诺,赢得了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
落匾时刻:无声的誓言
没有繁复的流程,只有庄重的注目。在全体师生的见证下,副校长曹新波与辅导员安一卓共同为“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匾揭牌。相机快门轻响,定格下这一瞬间。掌声再次雷动,这掌声不仅献给牌匾的落成,更献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传递和一份关于未来的无声誓言——从此刻起,华中农大与曙光小学,将以教育为纽带,开启一段长期而深度的同行之旅。
情系乡土:铭记与启程
仪式尾声,徐银轩校长的话语饱含深情。“华农师生的到来,不仅温暖了校园,更点亮了周边社区对‘曙光’教育的信心和期待。你们展现的社会责任感,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他郑重表示,“这份情谊,曙光小学全体师生必将铭记于心!”
崭新的牌匾静默无言,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智慧、爱心与成长的约定。在这个火热的七月,“云喆”的志愿者们将踏上讲台,他们的青春身影将融入乡村的日常。汗水会浇灌希望,知识将点亮心灯。而这场始于揭牌的双向奔赴,正悄然在云梦的土地上,播撒下改变与未来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天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