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译韵黄河·文旅知行实践队于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开展红色双语主题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16 15: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思涵 张栢榕   阅读 9.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双语课堂“译”烽火,青春执笔映丹心

2025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译韵黄河·文旅知行实践队打造特色教学课堂。该课堂将“红色基因实验室”巧妙融入教学场景,借助“方言原声+英语叙事+剧本杀沉浸体验”的三维联动模式,引导高中生化身历史“破译者”,在语言转换中感悟抗战精神的内涵。

课堂设计层面,实践队队员打破传统教学框架,创新设计了“声”临其境、“译”战到底、“剧”见初心等互动环节。他们通过播放吕梁老人讲述红色故事的影像资料,为同学们呈现了真实且生动的历史场景。当老人提及“饿着肚子抬伤员”时,实践队队员将其翻译为“Their empty stomachs echoed, but their hands never faltered carrying heroes.” 精准的翻译不仅传递了语言的美感,更凸显了语言在历史传承中的强大力量。“密电转译”环节,同学们充分调动已有的词汇储备,出色地完成了情报传递任务。剧本杀扮演通过沉浸式角色演绎与多语种情景模拟,将整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在原创剧本杀《吕梁星火》中分饰不同角色,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紧张情境之中。

课堂结束后,同学们深受触动,自发撰写致抗战英雄的三行诗:

Your rifles were cold, but faith burned like fire.

(你们的枪管冰冷,但信念炽热如焰)

——致敬黑夜中的持灯者

本次课堂生动诠释了实践队“双螺旋赋能模式”的教育实践,将真实可感的“基因链”与现代化科技的“赋能链”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红色教育“展板说教”的限制,实现了红色精神的有效传承。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以小班化、多场次的形式,深度融合外语能力与家国情怀,致力于成为红色基因的“青春译码器”,助力双语课堂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坚实基站。

通讯员:王思涵  张栢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栢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