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吴依瞳 杨丽铭)为响应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百千万工程”项目签约仪式暨“文明育新风·艺韵传万家”巡演巡讲巡展活动号召,深入了解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居民对大崀古道的认知程度,挖掘古道潜在价值,推动其更好融入‘百千万工程’,实现乡村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2025年7月12日,广州商学院万农达突击队(后简称万农达突击队)深入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开展有关大崀古道微调研活动。
大崀古道历史悠久,以大崀盐铁古道为代表。其为明清时期当地运输盐铁道路,全长约5.8公里,路宽约1米,路面为青石板铺就,至今青石板路留存约500米长,是大崀古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这条古道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沿途更有群山峻岭、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致,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
图为大崀盐铁古道线路 图源自网络
在走访调研中,队员们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古道在不同时期的用途,以及村民曾作为挑夫时的故事。但当地村民对保护大崀古道的认知有明显差异。部分村民认为古道是他们人生经历的一部分,看到古道现在的发展状况倍感担忧,希望可以对古道进行保护维修与开发,让更多人看见古道的美。还有部分村民认为其失去了作为货运道路的价值,并不希望花时间与精力在关注参与古道的保护。部分村民并不知道有古道的存在,尤其是年纪稍小的群体,甚至不知道古道的存在。这种认知暴露出古道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单一等问题。
图为万农达突击队队员采访当地村民 梁均铭 供图
对于企业家群体而言,他们大多通过历届广东省(阳山)登山节活动对大崀古道形成初步认知。在调研交流中,部分企业家高度认同古道的价值,认为古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连接自然与人文的重要纽带,期待通过系统开发让更多人走进历史、拥抱自然;另有部分企业家则坦言,因业务领域与古道开发关联度较低,暂未考虑深度参与。值得关注的是,受访企业家普遍愿意赞助徒步赛事、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既能提升古道的公众认知度,又能实现品牌传播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双重价值。这种“文旅搭台、商业唱戏”的合作模式,或正成为政企协同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图为万农达突击队队员采访企业家 范灏鸣 供图
万农达突击队实践组队员表示,大崀古道微调研成果显著。此次调研,不仅梳理了大崀古道的历史脉络与现存价值,更通过与村民、企业家的深度交流,清晰梳理出古道保护与开发的痛点——既有村民认知差异带来的参与壁垒,也有宣传形式单一、政企协同不足的现实挑战。这些一手信息为团队后续工作锚定了方向,更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不能仅靠“保护”二字,更需找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图为此次走访调研队员合影 范灏鸣 供图
后续,广州商学院万农达突击队将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挖掘大崀古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团队计划通过设置历史文化宣传栏等形式提升村民的古道保护意识,同时联动政府与企业共同举办徒步等活动,吸引爱好者与游客前来。让更多人了解大崀古道的魅力,助力当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