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树嘴畔问清流,田垄深处探民生——武汉大学“稻浪清渠 江韵新篇”实践队第三天调研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6 15: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蒋宇泽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雨后初晴的洞庭湖畔,一支青年学子穿行于沟渠田埂间。622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稻浪清渠 江韵新篇”实践队深入湖南省南县青树嘴镇,聚焦当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农业子项目,实地探访生态治理前沿,感受乡村振兴脉搏,解码生态屏障如何筑牢“洞庭清波”。

益丰垸村:“山水林田湖草沙”

薄雾散去,阳光洒在青树嘴镇益丰垸村新修的生态渠上,水面倒映着葱茏植被。在当地农业农村局与生态环境部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踏上了探访生态治理成果的行程。首站拜访村支书邹丽平,其条分缕析的介绍,迅速为队员们勾勒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工程的清晰轮廓——这是一场融合了农田水利、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治理实践。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与村支书座谈

紧随其后,车轮驶向田间地头。队员们实地考察了村中精心构建的“生态塘”与“生态渠”,塘内水生植物生机盎然,渠岸植被稳固水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通湖流域的缓冲带建设,放眼望去,由各类本土水生植物编织而成的“绿色绸带”沿湖岸铺展,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据生态环境部门人员介绍,这些看似柔美的植物带,实则是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的天然滤网,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抑制富营养化,同时为鱼虾水鸟提供了宝贵的栖息繁衍空间,成为提升湖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廊道。眼前绵延的绿意,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环环相扣的生态屏障如何守护着洞庭湖的肌体健康。

图为大通湖流域生态缓冲带一隅

农学村:“三池两坝一系统”

午后的农学村,“三池两坝一系统”工程静卧田间。尽管雨后道路泥泞难行,实践队员们专注地采集着沉淀池、厌氧净化池等关键节点的水样。

图为采样组前往田间采样

水样采集完毕,队员们兵分四路,深入农学村及周边农户家中。叩开农家的门扉,队员们与乡亲们促膝长谈,倾听土地上的故事。问卷记录下的是基础信息,而深入交流则触碰到农户们对土地的深情与对未来的热望。队员们发现,在政府持续投入下,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有目共睹,不少农户对此表示认可。与此同时,乡亲们也流露出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特别是在拓宽优质农产品销路、降低生产投入成本等方面。如何让生态改善的红利更直接、更广泛地转化为民生福祉,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同频共振,成为队员们调研笔记中反复思考的核心命题。

一天的密集走访,从生态工程现场到农家院落,实践队员们深切触摸到南县在统筹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探索足迹。政府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清淤疏浚、科学种植、构建缓冲带等一系列实招硬招,正逐步恢复洞庭湖的生机与活力。而如何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畅通生态价值转化渠道,让乡村在绿色发展中焕发持久繁荣,这既是南县持续探索的课题,也是实践学子们带着思考返程、期待用更深入分析贡献青春智慧的起点。他们的脚步,正与守护母亲湖、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宇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