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文脉润乡土、楫动行远向桑梓——韩山师范学院楫动行远突击队暑期义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5 21: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雄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林雄) 韩水之滨,韩山之麓,千年学府承昌黎遗风。近日,在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汫南小学的校园里,韩山师范学院楫动行远突击队以知识为笔、以爱心为墨,为孩子们绘制了一幅充满成长与感动的画卷。义教团队通过地理实践、红色讲堂、急救实训、非遗创作等多元课程,让课堂走出课本,让教育扎根生活,为乡村孩子们搭建起一座连接知识与梦想的桥梁。

校园里的“地理发现”:笔尖绘出归属感

队员朱原苇带来的《我为校园绘地图》课上,孩子们化身“小小探险家”。他们结伴观察,熟悉教学楼轮廓,讨论操场、足球场位置;一笔一画绘下方位,更是情感的坐标;丈量距离,更拉近心灵与校园的联结。这堂别开生面的地理实践课,让小朋友们用全新眼光“发现”朝夕相处的校园,令熟悉草木焕发新生,悄然种下“以校为家”的归属感。

▲图为学生在课堂上为学校绘制地图。林雄供图

▲图为课后授课队员朱原苇与学生合影。池敏爱供图

红色讲堂里的“精神传承”:历史照亮成长路

“一千两百多年前,韩愈来到潮州,驱赶鳄鱼、兴学育才……”队长林雄站在教室前,用故事串联起历史。他向学生介绍百代文宗韩愈,驱鳄兴学、捐俸助教,通过将历史生动展现,让学生深刻了解韩文公治潮八月奠定了潮州从“南蛮百越”变成“海滨邹鲁”的重要基础,韩山韩水至今仍念其功;再介绍爱国志士丘逢甲抗日保台,通过还原历史让学生理解“四百万人同一哭”的民族殇难与落后挨打的铁律,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担当!

▲图为授课队员林雄为学生讲解韩愈赴潮途中所作名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张庆楠供图

急救课堂上的“生命教育”:指尖传递责任感

队员苏佳博握着学生的小手,一遍遍纠正按压姿势;队员蔡敬涛则拿起三角巾,示范如何快速包扎伤口。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学习“轻拍呼唤判断意识”“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急救流程,组队相互练习按压力度,模拟包扎伤口。每一次按压练习,都在心中种下安全意识的种子;每一次模拟救援,都让责任在心田生根!

▲图为授课队员蔡敬涛为学生示范三角巾头部包扎。池敏爱供图

▲图为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尝试三角巾肩部包扎并展示。苏佳博供图

非遗书签里的“文化印记”:画笔留住家乡味

红桃粿的褶皱要画得饱满,糖葱薄饼的层次得显出动感……队员许佳梓、陈可欣、李静棉带来的非遗美食书签课上,孩子们的画笔在卡纸上飞舞。在队员们的示范指导下,一个个充满潮汕特色的美食形象跃然“签”上:晶莹剔透的落汤钱裹着花生碎,酥脆的糖葱薄饼卷着芝麻香,象征吉祥的红桃粿透着喜庆。孩子们举着作品,神情中满是骄傲,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创作中悄然生长。

▲授课队员许佳梓为学生示范潮汕红桃粿绘画。林雄供图

▲图课后授课队员陈可欣、许佳梓与学生合影。李静棉供图

暑期义教短暂却厚重。对于楫动行远突击队的队员们而言,这是一次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地理教育融入生活观察,历史讲述结合本土文脉,急救技能贴近成长需求,非遗传承扎根家乡记忆。而对于汫南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这不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一次关于热爱、责任与传承的启蒙。 正如队员们所说:“希望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添一抹亮色,让教育的光芒照亮童心,让文化的根脉滋养未来。”这份来自高校青年的担当,正是对“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战略最生动的青春回应。

撰文 |陈小慧、朱原苇、陈柑霖、林雄

图片 |池敏爱、林雄、李静棉、苏佳博、张庆楠

一审 | 蔡敬涛、黄道坡

二审 | 林雄

三审 | 陈艺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雄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4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