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藏地魄,手中泥火现天工

发布时间:2025-07-15 20: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慧灵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从“天问”苍穹到“地究”幽冥,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从未止步。脚下坚实的大地深处,蕴藏着怎样的炽热与奥秘?科学家们又如何穿透厚重的岩层,倾听地球的心跳?当书本与实验碰撞,文字能否成为探入地心的“眼睛”?

2025年7月10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普培训基地、重庆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与传播研究中心“青春飞扬·科韵渝夏”志愿服务队走进万州区三峡初级中学,重庆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志愿者贺语煊为40余名孩子们带来“科学阅读——探入地球内部的眼睛”主题课程,以“阅读+实践”的创新模式,让地质科学从文字走向现实,带领学生揭开地球内部的神秘面纱。

(图为研究生志愿者贺语煊导入主题)

叩地心之问,启探索之思

“地球内部藏着什么奥秘?”“科学家如何了解它?”课堂伊始,志愿者以两个核心问题点燃学生好奇心。围绕“火山喷发”这一震撼现象,学生们踊跃分享猜想,思维火花迸溅,为深入阅读与探索埋下伏笔。

字里觅真知,竞中燃趣火

科学认知的基石在于严谨,严谨的科学认知始于阅读。志愿者分发精心准备的科普材料,涵盖地球结构、地震波、火山活动与科学钻探。学生们迅速沉浸,凝神细读,圈点勾画。

随即,“地心探秘”知识竞赛火热开场。选择题、判断题轮番上阵,抢答声此起彼伏。答错并非终点,志愿者引导大家“回归文本”,在字里行间重寻科学答案。“原来在这里!”恍然大悟的瞬间,不仅巩固了知识,更锤炼了科学求证的态度。阅读的深度思考与竞赛的互动热情巧妙融合,极大提升了学习效能。

(图为同学们积极抢答)

塑火山千形,观喷发一瞬

阅读积淀的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迸发创意。志愿者拿出粘土、航空杯等材料,让学生制作火山模型。学生们化身“地质工程师”,制作形态各异的火山模型。创意在此刻飞扬:锥形火山、别致的“茶壶火山”、甚至热气腾腾的“火锅火山”……每件作品都是想象力与科学理解的结晶。

激动人心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接踵而至。在志愿者指导下,学生们小心翼翼将混合了色素、洗洁精的白醋注入“火山口”,倒入食用油隔离层,最后缓缓加入小苏打。“喷发了!”刹那间,彩色“岩浆”冲破油层阻隔,热烈喷涌,模拟出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惊叹与欢呼中,学生们近距离观察这模拟自然伟力的神奇瞬间,简单的材料在科学原理的串联下,让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过程变得直观可感。

(图为同学们实践操作)

析毫厘之理,立天地之志

实验兴奋过后,是深度反思。志愿者抓住学生的疑问,逐一解析材料作用:“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就像地球内部积聚的能量;食用油漂浮在上层,模拟岩浆突破岩层的阻力……”通过老师的细致解析,孩子们的感性体验升华为了理性思考。

“书香润泽心灵,科学启迪智慧。”本次“科学阅读——探入地球内部的眼睛”活动,是团队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阅读+实践”新模式的生动实践。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普培训基地将持续深化科普教育创新,打造更多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精品科普活动,以“书香科韵”滋养科学梦想,为落实“双减”政策、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未来科技创新后备力量贡献坚实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慧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