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碳”战略的东风,正吹拂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蓬勃生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废弃物循环利用锚定航向,国务院相关行动方案更将回收循环利用列为重点任务;三晋大地积极响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明确2025年实现太原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推动工业固废“变废为宝”,为绿色发展踩下“油门”。乘着这股绿色浪潮,7月11日下午,长安大学“青年智造创绿城,碳路先锋拓新程”暑期社会实践队的脚步,踏入了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走进山安立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他们近距离触摸固废资源化技术的创新脉动,与企业负责人围坐畅谈,让青春智慧与产业经验碰撞,共同勾勒绿色低碳“产学研”融合的未来图景。
废料涅槃化蝶舞:一场华丽重生的工业交响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实践队依次参观了固废处理生产线与智能化控制中心,系统了解了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多类废弃物的回收、分选、再生全过程。生产线上,轰鸣的机械臂如同灵巧的舞者,将一车车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揽入怀中,经破碎、分选、成型的“魔法工序”,摇身变为环保建材、道路基底的“绿色骨骼”。智能控制中心里,记录着每一块废料从“城市包袱”到“再生资源”的华丽转身——这便是山安立德公司演绎的“点石成金”奇迹。
▲在固废处理生产线参观
光影流转绘新图: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宏图正徐徐展开
新能源低碳科技产业园展厅内,光影流转间铺展开一幅未来能源画卷。光伏板的蓝光与氢能设备的银辉交相辉映,诉说着园区打通光伏、储能、氢能产业链的雄心,更展现着新能源与固废资源化协同发展的无限可能。这里不仅是科技的汇聚之地,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课堂。团队成员仿佛置身于未来能源蓝图之中,感受到绿色科技强劲的脉搏。
▲实践队在新能源低碳科技产业园展厅参观
智语如珠润心田:与行业翘楚的零距离对话
“环保不是选择题,是新时代的必答题!”大宗固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文婧的话语掷地有声。她为实践队揭开了震撼数据:企业自主研发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每年能让200万吨建筑垃圾“重获新生”,相当于为城市省下300亩填埋土地——这组数字背后,是“算清生态账”的担当,更是山西对生态文明的独特答卷。
面对学子们的职业困惑,赵文婧院长的鼓励如春雨润田:“就像固废处理系统,要学会把挑战碾成机遇的‘原料’,让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能’。环保领域既需要深耕细作的‘螺丝钉’,也需要跨界融合的‘多面手’。”
▲图为大宗固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文婧致辞
▲图为建筑设计分院院长王迎瞳发言
▲图为山安立德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杨婷发言
▲图为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教师周华发言
▲图为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团委书记落昊飞发言
理想之光照进现实:在绿色沃土中扎根青春理想
这堂鲜活的“行走的思政课”,从生产线的废料涅槃到产业园的能源革新,从企业的责任担当到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都在青年心中深植“生态优先”的理念。当青春智慧与产业实践碰撞,当理论认知与现实案例交融,“双碳”使命从文字变为心中的信念,生态文明的种子在行走中扎根,必将在未来生长出更繁茂的绿色图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家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