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养育减负策 力促乡村生育兴 ——江西农大学子深入基层解码农村家庭养育成本分担难题

发布时间:2025-07-15 20: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锦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杨锦)江西农业大学“育见未来”研究生实践团,为深入了解农村家庭生育意愿低迷的根源,探寻减轻养育负担、提升再生育意愿的有效路径,深入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裴梅镇、铅山县河口古镇及德兴市周边多个村落,进行为期7天的入户访谈与问卷调研。团队成功采集个人有效问卷300余份、村庄有效问卷12份,为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育意愿持续走低与养育成本压力,积累了宝贵的一手“田野数据”。

问题聚焦:成本分担何以破局?

实践团紧扣农村家庭“不敢生、不想生”的现实关切,将调研核心锚定在“养育成本分担”这一关键问题上。沉重的养育负担被许多村民形象地比喻为压在肩头的“大山”,成为影响二孩、三孩生育决策的现实门槛。

“‘奶粉钱’、‘托儿费’、因照顾孩子耽误的‘误工损失’……这些是乡亲们跟实践团成员念叨最多的实际开销,”团队负责人介绍道。弄清楚这些负担的具体构成和谁来分担,是找到减负良方的第一步。为此,在专业指导下,团队精心设计了两套“接地气”的调研问卷。个体问卷《农村家庭养育成本分担模式与再生育意愿调研问卷》,聚焦家庭结构、收入、照料分工、托育痛点、代际协作及再生育意愿等核心维度,力求贴近村民实际感受;配套的《村庄基础情况问卷》则勾勒村落人口、经济和公共服务等宏观图景,旨在探寻村集体在分担成本中的潜力空间。

▲图为实践团在进行问卷设计讨论会

足迹丈量:田间地头访民情

调研足迹覆盖了上饶市三类典型区域:以传统农业和留守现象为主的裴梅镇、文旅初兴的河口古镇、以及工矿务工为主的德兴周边村落。队员们坚持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7天的密集走访中,团队倾听了来自不同角色的声音:年轻父母倾诉着养育开销的压力和对便捷托育服务的渴望;帮忙带孙的祖辈述说着辛劳和对社区支持的期盼;村干部则坦言在村办托幼方面面临的人手、资金困境以及对上级政策落地的迫切需求。300余份问卷和村庄数据,详细记录了这些来自基层的真实诉求,为后续资政建言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为探寻减负良策提供坚实民情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村街小巷开展问卷调研

政策润心:播撒希望传递支持

在农家小院、村头树荫下,实践团成员不仅倾听记录,还主动化身政策“宣讲员”,开设“板凳课堂”。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详细解读国家和地方层面关于延长产假育儿假、发放育儿补贴、扩大普惠托育服务、减轻教育负担等生育支持政策。精心编制的《农村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宣传手册》也进村入户。 特别是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托育费用和教育成本问题,队员们结合政策条目进行了重点讲解和分析。

“以前光知道养孩子贵,不清楚国家有这么多生育支持政策。他们这样一讲,心里有点底了。”一位参与“板凳课堂”的年轻母亲表示。这种融合调研与政策“进村入户”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村民对政策的知晓度和信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发放并解读生育支持政策宣传手册

智汇田野:献策减负共促“新生”

目前,收集到的问卷和数据正在进行分析整理。团队最终将形成调研报告,聚焦构建多层次养育成本分担机制(家庭、村集体、社会、政策协同),围绕降低养育成本、完善村级托育服务、促进代际协作、优化政策衔接等关键问题,提出务实建议,旨在为减轻农村家庭负担、提升农村再生育意愿,增强乡村“留人聚气”的内生动力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此次深入赣东北乡村的实践活动,是江农学子“自找苦吃”的生动体现,更是一次扎根泥土问民需、聚焦减负献良策的青春担当——实践团正努力为破解乡村低生育意愿难题、筑牢乡村振兴的人口基石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撰稿:杨锦 熊宇涵 梁鸿欣 图片:刘卓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