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刘昊嫣)以脚步丈量乡土,用眼睛发现变化。7月12日,西北民族大学赴酒泉乡村振兴研习实践团走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泉湖镇头墩村,在设施蔬菜产供销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以实地走访形式感知乡村振兴实践成果,探索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融合路径。
▲图为实践团行走在村庄的田间地头王方园摄
在示范基地,甘肃宋式神苗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忠化身讲解员,向实践团成员系统解读了基地“联农带农、产销融合”的创新运营模式,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土壤湿度、大棚温湿度、作物生长数据及市场订单信息,直观展现了 “村委会合作社 + 农户 + 企业” 利益联结机制的数字化支撑体系。该机制通过土地流转、技术赋能与订单合作,已成为推动农民稳产、提质、增收的关键抓手。期间,实践团成员注意到展示区陈列的 “泉湖印象” 特色农产品,呈现了当地从初级种植向深加工、品牌化延伸的农产品增值具体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解基地的数字化监测中心 王方园摄
▲图为“泉湖印象”特色农产品部分展示 王方园摄
在宋海忠的带领下,成员深入种植区近距离观察智能农业应用。标准化大棚内,小气候监测站实时传数据,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灌溉,工作人员凭智能大屏远程调控。这套智能管理系统打破传统种植“靠天吃饭”的局限,让基地产量稳中有升,农产品品质大幅提升,生动诠释了“藏粮于技”的深刻内涵,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科技为传统农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图为实践团在智能种植大棚中的见闻 王方园摄
研学尾声,实践团与宋海忠进行了深度访谈。从响应国家设施农业扶持政策、瞄准市场商机投身乡村振兴,到直面劳务成本、专业人才短缺的发展瓶颈,这位新农人始终以责任扛稳发展大旗。谈及愿景时,他表示:“做好城市菜篮子,让老百姓吃上健康无公害蔬菜,就是咱们扎根乡村的意义。”展现了乡村振兴实践者的初心与担当。
▲图为团队负责人与宋海忠进行交流访谈 王方园摄
▲图为实践团与负责人在示范基地前合影留念 王方园摄
此次研学,深化了实践团对设施农业促进产业升级、数字技术激发乡村潜力的认识,也为后续开展入户访谈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研学的所得所感化为成长的动力,用青春智慧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浪潮,以实际行动为这片乡土大地贡献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昊嫣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