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大学子深入红色老区“青”听四代守墓人用坚守诠释信仰

发布时间:2025-07-14 23: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利伟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王荣慧、曾利伟、彭馨月)雨后初霁,湘中大地苍翠欲滴。近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墨溪村,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青”听了一段跨越八十余年的守墓故事。

雪峰山麓,桃林深处,一座庄严肃穆的红军墓静静矗立。墓碑上"红军烈士之墓"六个大字在雨水的洗礼下熠熠生辉。据守墓人罗盛教讲述,该墓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安葬着长征途中牺牲的无名红军战士,见证了革命先烈的热血忠魂,更铭刻着老区人民代代相传的赤诚之心。

图为墨溪村红军烈士之墓

村民罗教灵向实践团成员展示着手机里珍藏的照片:父亲罗承忠生前穿荆度棘为红军扫墓的身影,家人在寒冬腊月为烈士墓除雪的场景,小外孙学着大人模样虔诚祭拜的画面……每一张照片都诉说着这个普通家庭不平凡的坚守。“我要永远守候红军战士!”这句临终嘱托,成就了一段四代人接续守护红军墓的佳话。2024年1月,罗教灵荣登“中国好人榜”,这份荣誉背后,是一家人八十多年如一日的执着守望。

图为守墓人罗教灵给实践团成员展示扫墓照片

红色基因在这里生根发芽。如今,守护红军墓已成为奉家镇全体村民的共同行动。每逢清明、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当地干部群众都会自发前来祭扫,村中小学将红军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纪念活动。

革命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滋养乡村振兴的精神沃土。实践团成员一致表示,要将这份坚守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通过新媒体等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利伟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