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艺启到连城”实践队:以美育深耕乡土 用青春传承非遗

发布时间:2025-07-14 20: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冰菁   阅读 60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6月27日至7月9日,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启到连城”实践队到龙岩市连城县,开展了为期十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期间,实践队多维度开展活动助力文化传承与美育推广:组织非遗文化创意市集,既为传统技艺提供展示平台,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民众意见,为优化传承路径提供参考;在冠豸山景区以写生诠释自然之美,实现自然景观与文化表达的融合;开设系列主题美育课堂,聚焦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等内容,提升乡村孩子审美素养与文化自觉;赴姑田镇考察连史纸制作、姑田大龙等非遗项目,梳理历史脉络与传承现状,深化对非遗内涵的理解。

搭建传承平台,汇聚民众心声

6月27日至29日,实践队在连城四角井梨园文化广场举办“墨染乡韵·艺筑连城,创意市集赋能文旅新活力”文化市集活动。该活动既是共青团连城县委员会与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启到连城”支教团十五载校地情谊的延续,也是实践赋能乡村美育与文旅融合的具体举措。活动设置香囊DIY、漆扇绘制等体验项目,激发民众对本地非遗文化与美育活动的参与热情;同步开展美育发展问卷调查,收集民众对当地美育资源开发、活动创新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后续校地深化合作、制定贴合实际的美育推广方案奠定基础,实现文化体验与实践调研双向赋能。

实践队员协助市民朋友制作香囊

笔绘丹霞山水,定格自然诗意

6月30日,共青团连城县委员会联合集美大学“艺启到连城”社会实践队,在闽西开展“以笔为媒,共筑连城山水梦”活动,开启艺术与乡村的深度对话。实践队在冠豸山丹霞秘境中以自然为师,将山水灵秀与乡村人文融入创作,既搭建起艺术赋能乡村的交流平台,也以青春力量激活地域文化价值,为连城文旅融合与美育传承写下校地协同、艺术扎根乡土的生动注脚。

实践队员在冠豸山写生

多元课堂启智,美育浸润成长

7月1日至9日,实践队在连城县职业中专学校开展美育支教项目,结合专业优势与多方资源,打造涵盖红色党史、非遗文化、心理教育、科技教育、家风教育、环保教育、植物拼贴等主题的多元美育课堂。课堂中,通过红色故事与影像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借助非遗漆扇、青花瓷盘等传承乡土文化;以心理学知识与创意活动培育阳光心态;融合宇宙科普与绘画激发创新探索欲;通过家风故事涵养品德;依托环保知识宣讲强化责任意识;带领植物拼贴实践引导发现自然之美。系列课程为学生打开知识与美学之窗,助力全面成长。

实践队员讲解红色党史精神

小朋友完成环保主题作品

探寻非遗古韵,品续匠心温度

7月8日下午,实践队赴姑田探寻非遗技艺。在连史纸坊,队员们聆听邓金坤先生讲解连史纸72道千年工序,感受传统工艺的文化厚度;在古祠展陈长廊,听非遗传承人讲述纸与龙的百年渊源,惊叹“天下第一龙”的精湛工艺及背后老匠人的守艺密码。队员们在连史纸纹理与姑田大龙传说中体悟非遗魅力,以青春力量助力连城非遗传承,也筑牢了自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根基。

实践队参观并听取非遗传承人讲解

十五接续深耕,校地共谱新篇

十五载深耕,是校地双向协同的生动实践,更是美育火种的持续播撒。未来,“艺启到连城”社会实践队将继续以青春为舟、文化为帆,深耕连城沃土,拓展非遗活化路径,深化美育浸润行动,让十五载沉淀的经验成为续写校地合作新篇、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底气。让艺术之美点亮连城的山水与未来,让非遗传承绽放更璀璨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冰菁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