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梦方舟·童心共筑 | 调研篇:乌溪江畔绘振兴画卷,湖南村里谱共富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4 20: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晶晶   阅读 4.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湖南村,位于乌溪江畔,因水而生,享有着“小湖南”的美名。以绮丽山水为底色,发展旅游扮靓村庄,将自己华丽蜕变成了3A景区。湖南村的每一次蝶变都在书写着共富新篇章。7月7日,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治理的和谐共富之道,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梦方舟·童心共筑”实践队前往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湖南村开展调研。

▲图为村支书与实践队员合照


干群共话发展路,党员深联百姓心

在与村支书余飞一同回顾湖南村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他提到:“一个村的发展不是件轻松的事,需要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村干部不仅仅要起到领导作用,更要像服务员一样,考虑到村民与游客的切身利益。”在湖南村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余书记坚持推行党员联户,要求党员走入每家每户深入了解民意,促成了村内数百亩土地的顺利流转和村容村貌的整洁靓丽。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村支书


山水铺就共富卷,文旅激活乡村魂

随后,余书记带着实践队员们走入田间地头,近距离感受湖南村的怡人景色。面对着大片种植着彩色水稻的“七彩农场”,余书记饶有兴致地向实践队员介绍:“这片地是土地流转后统一种上彩色水稻的。有些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觉得水稻成熟后卖出去收益很低,收获周期又很长。但其实我不是为了种水稻而种水稻,彩色水稻能成为湖南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能为我们的旅游业添砖加瓦。”

此外,余书记还补充道,湖南村的优质土地资源少,种植业并不发达。但在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推销蔬菜后,湖南村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得以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余书记的一番话,让实践队员们切身体会到湖南村极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调研

▲图为七彩农场

▲图为农民种地


青山永续泽后世,绿水长流润今朝

随着湖南村知名度的上升,大量游客接踵而至,让湖南村面临着两大严峻问题,一是游客吃住产生的垃圾,二是白色垃圾。对此,湖南村干部及党员主动履行“门前五包”,并且通过加减分政策与奖励机制,有效地调动村民们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队伍中,让湖南村的街道整洁度大大提升。

游客的增加也使得湖南村各类产业产出的污水增多。为解决污水问题,湖南村从2015年起就进行了五次污水整治,如今已达到污水零直排。余书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现在,我们村的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先通过山脚的污水收集池收集处理,然后用增压泵打到荷花池里,进行再次净化。”提到荷花池,余书记十分自豪,“荷花池不仅能净水,还能产藕养泥鳅,除此之外,它还是游客们拍照打卡的热门景点。”当实践队员们走在河边,流过的水恰如湖南村的土话所说“看见石头,淹到鼻头”,河水清澈地能够看到水底的石头,一脚踩下去,水便溅上了鼻头。

▲图为清澈见底的河水

探索湖南村实现共富的道路,了解湖南村在乡村治理下的华丽转型,对于了解中国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时代命题,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在本次调研中,实践队队员对湖南村的转变历程、困难挑战以及未来的规划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新时代乡村如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晶晶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