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汪晴瑜)当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陶纹遇上新时代的反邪宣言,当青少年的画笔在画布上勾勒出科学理性的光芒,一场以“非遗传承+反邪教育”的创新活动在余姚市河姆渡镇翁方村文化礼堂启幕。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翁方村社区为30 余名青少年献上一场文化浸润与科学启蒙的双重盛宴。
千年文明入画 根植文化自信基因
“干栏式建筑要画出木构的肌理,陶器纹饰要体现先民的智慧……”在师生的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考古家与艺术家”,用稚嫩的画笔复刻河姆渡文明的璀璨印记。从古朴的稻穗纹样到劳作场景的生动再现,每一笔都勾勒出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自豪感。活动通过非遗艺术创作唤醒文化记忆,让青少年在文化认同中筑牢抵御邪教的思想防线。
孩子们的画稿上不仅有对远古文明的致敬,更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12岁的小翁同学指着自己绘制的稻穗纹说:“原来我们的祖先这么厉害,以后我要多学文化知识,像保护这些文物一样,不让邪教歪理邪说破坏我们的生活。”
青春笔触传声 反邪理念跃然“袋”上
大学生志愿者们分发图文并茂的《反邪教知识手册》,手册中特别融入河姆渡文化元素 —— 用“先民崇尚科学、顺应自然”的史实对比邪教“歪理邪说”的荒诞性。在创意帆布袋涂鸦环节,孩子们将反邪标语与河姆渡纹样结合:“崇尚科学”的字样旁绘着太阳纹,“远离邪教”的标语下是稻穗图案,传统纹饰与现代理念在画布上形成奇妙呼应,人人争当“反邪小卫士”。
“手绘河姆渡非遗纹样需要耐心和匠心,就像抵制邪教需要理性和定力。”志愿者汪晴瑜一边指导孩子们调色,一边讲解,“邪教常常用‘快速成功’诱惑人们,但就像画好一幅画需要一笔一划,美好生活也需要脚踏实地。”
知行合一担当 共绘无邪新图景
“当孩子们手持印有河姆渡纹样的反邪帆布袋走在社区时,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承者,更成为科学精神的传播者。” 翁方村后备干部治调副主任俞金敏表示,“孩子们在描绘先民智慧时,自然理解了科学精神的可贵;在创作反邪作品时,又将文化自信转化为抵制邪教的实际行动。”他高度赞扬了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这种非遗传承的反邪教育实践方式,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既让非遗“活起来”,又让反邪“沉下去”,为基层治理提供了青春方案。
“现在孩子们都喜欢在网上冲浪,不少邪教通过网络吹捧‘修炼躺赢’,会影响小朋友的正确价值观形成,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教育。”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反邪教带队老师倪倩倩表示,通过宁波本地河姆渡非遗文化传承教学活动,既能让青少年们增强文化自信,也能在实践中锤炼务实、科学、创新的精神,防止邪教实力向低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渗透,护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晴瑜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