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暖童心,筑梦乡村行

发布时间:2025-07-14 16: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颜油明   阅读 95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何祖云、唐江南、颜油明)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当日下午两点,学院领导、党员老师教师一行15人抵达社区居民委员会看望志愿者,为这场乡村实践注入温暖活力,并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开启了一段以爱为名、传递希望的走访慰问旅程,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教育帮扶使命。

学院领导、党员老师教师们首先带着物资来到社区居民委员会,给坚守实践岗位的志愿者们送上关怀。稍作整顿后,师生们在村委会前整齐列队、合影留念,定格下这凝聚团队力量的瞬间。随后,队伍兵分两路,带着米、油、书包、笔袋等物资,向着两户贫困女童家庭出发,书包、笔袋等物资,承载着对乡村儿童的关切,成为传递温暖的桥梁为他们带去关爱与问候。

图为周忠菊书记与监护人交流 何祖云 摄

踏入房间,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忠菊的目光先落在女孩身上,脸上瞬间漾笑意。她轻轻摸了摸女孩的头说:“你这孩子,在学校就看着特别乖,安安静静的,做起事来又认真,生得也秀气,一看见你啊,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女儿,一样让人喜欢。” 这话淌过女孩的心,让她原本有些拘谨的身子放松了不少。

紧接着,老师周书记拉过椅子坐下,开启了细致的关怀。“最近上课听得懂吗?有没有哪门课觉得吃力呀?” 从数学公式讲到语文课文,她耐心询问学习进度;又聊起课间活动,“和同学玩的时候开心吗?有没有谁欺负你呀?” 句句不离女孩的学习状态与心理感受,生怕遗漏她身心健康的任何细节。

图为女老师与女孩谈话  何祖云 摄

此次走访,不只是物质的帮扶,更是精神的陪伴与引领。书包、文具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便利,教育书籍则为他们打开一扇扇通往广阔世界的门,让乡村儿童能在文字中触摸山外的风景,激发求知的热情。学院党员老师们表示,“三下乡”活动是学院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关注乡村儿童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育从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用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当老师们把学生放进心里,把关怀化作具体的话语与行动,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被重视”,更是“被爱”。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为孩子们种下梦想的种子,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另外,这次家访早已超越了“了解学生”的表层意义。老师一句“像女儿”,打破了师生间的隔阂,让教育有了亲情的温度;她讲读书的意义,不是灌输“功利目标”,而是播下“独立与自由”的种子;她强调安全,是在为孩子的成长筑牢防线。

其实,教育从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用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当老师把学生放进心里,把关怀化作具体的话语与行动,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被重视”,更是“被爱”。相信这份爱会生根发芽,让女孩在未来的日子里,既敢带着书本里的勇气去闯荡,也懂得带着对安全的敬畏去守护自己——这便是师者的匠心,在细微处播撒光,让每个孩子都能带着暖意,走向更远的未来。

实践队员们也在这场爱心传递中收获满满。原本以为是自己在为乡村付出,却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收获了纯粹的感动与前行的力量。大家深刻意识到,“三下乡”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在用心、用情助力乡村发展的同时,志愿者们自身也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与蜕变。

通讯员 何祖云 唐江南 颜油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油明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