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渔韵 解码非遗新声——宁波大学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实践团队探访中国海洋渔文化馆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4 15: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叶可可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作为我国首个以海洋渔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展馆,中国海洋渔文化馆通过四层立体展陈空间,巧妙融合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7月12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实践团队走进这座坐落于象山石浦镇的"渔文化宝库",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

图为实践队伍在中国海洋渔文化馆里的合照

第一篇章:渔海传颂——海洋生态与渔具文明的对话

首层“渔海传颂”展厅以震撼的海洋生物标本拉开序幕。长达5米的柠檬鲨标本与罕见的剑鱼骨骼模型,瞬间将参观者带入深邃的海洋世界。展厅内陈列着从战国时期的渔币到现代渔船模型的百余件展品,完整呈现了渔业工具的历史演变。“这些传统造船工具的设计原理,居然与现代机械工程学如此契合!”队员闻同学在观察手摇钻机时发出惊叹。

图为实践队伍参观“渔海传颂”展厅

第二篇章:渔海印记——科技重现百年渔乡烟火

登上二层“渔海印记”展区,裸眼3D技术完美复现了石浦渔港的鼎盛时期。当队员们踏上模拟码头,眼前即刻展开十二幅动态场景:晨曦中的捕鱼作业、喧闹的鱼市交易、飘着鱼香的渔家厨房……“满港船灯如星落”的诗意景象跃然眼前。展区内,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渔家服饰、古朴的酿酒器具,无声诉说着"以海为田"的生存智慧。当《渔光曲》的旋律悠然响起,不少队员跟着轻声哼唱,沉浸在这份独特的文化共鸣中。

图为实践队伍在馆内学习捕鱼作业知识

第三篇章:渔海华章——传统技艺的现代演绎

三层的“渔海华章”展区将参观体验推向高潮。这里不仅展示了“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等独特婚俗,更通过互动装置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当队员们拉动仿古渔船绳索,环绕立体声立即响起激昂的渔家号子,仿佛置身波涛汹涌的出海现场。方言互动区的猜词游戏更是妙趣横生,“原来‘夜饭吃过未’就是‘晚饭吃了吗’!”队员们的欢声笑语中,传统文化以最生动的方式完成传承。

图为馆内婚嫁展览区实拍图

第四篇章:渔海畅想——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

顶层“渔海畅想”展区以创新科技点亮传统技艺。AR技术将国家级非遗“竹根雕”的制作过程进行三维拆解,而经典影片《渔光曲》的数字化展示则构建起影视艺术与渔文化的跨界对话。“这种沉浸式体验完全颠覆了我对博物馆的认知,”队长李同学表示,“数字技术让古老文化真正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

▲图为实践队伍在馆内体验AR技术

此次探访活动,宁波大学滴水行动海韵文耕小分队不仅系统梳理了海洋渔文化的发展脉络,更通过数字化互动、场景还原等创新形式,实现了从“静态观赏”到“动态参与”的转变。从深海生物到智能展陈,四层展馆立体呈现了渔文化的精髓与创新。据悉,该团队将继续深入象山渔村,探寻更多非遗传承的当代故事,为传统文化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可可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