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桑梓共兴”实践团深入基层,开启了一场以牡丹产业为核心的实践调研之旅。团队先后走访多个行政村及产业园区,近距离观察牡丹产业发展现状,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李洪周行政村:看规模化种植 忆产业发展史
实践团首先来到李洪周行政村。踏入村内,大片的大田牡丹、芍药映入眼帘,绿叶间点缀着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绽放的花朵,生机盎然。据了解,当地通过土地流转模式,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种植牡丹和芍药,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还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牡丹发展史展厅,展厅内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清晰地展现了当地牡丹从零星种植到形成规模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实践团成员对牡丹产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
杨庄行政村:访湿地公园 听书记谈发展
离开李洪周行政村,实践团前往杨庄行政村的七里河湿地公园。这里风光秀丽,湿地生态环境良好。实践团还有幸采访到了人大代表、模范人物陈兆记书记。
陈书记详细介绍了杨庄行政村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方面的举措,他提到:“七里河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同时村里积极探索 “生态 + 产业” 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陈书记朴实而深刻的话语,让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学们通过阅读展馆内陈列的书目,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国花牡丹园:赏多样品种 探深加工产业
实践团来到国花牡丹园。园内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各异,争奇斗艳,仿佛一片花的海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欣赏着美丽的牡丹,听着讲解员对不同品种牡丹特性、培育技术的介绍,拓宽了对牡丹品种的认知。
最后,实践团参观了牡丹产品展厅和生产线。展厅内,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牡丹保健品等一系列产品琳琅满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在生产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设备,将牡丹深加工成各类产品。讲解员介绍,当地依托丰富的牡丹资源,大力发展牡丹深加工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牡丹的附加值,推动牡丹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观察、参观展厅、与当地干部交流等方式,对该地区的牡丹特色产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深刻感受到牡丹产业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总结,为牡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思考和力量。(邱国旭 陈迎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