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教育强国建设全国布局与高位推进之年,教育部关工委发起2025年“读懂中国”活动。该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时代见证者、改革实践者的优势,通过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故事,展现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引导青年学生要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厚植民族复兴伟大理想,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在校工会的支持下成立“读懂中国”实践队,开展相关访谈活动,经过调研最终确定军休干部代表崔平均老师、方继尤老师等四位代表作为本次访谈对象。实践队采用分组访谈调研的形式开展活动。
从铁血舰长到笔墨先生,方继尤干部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奉献”。2025年7月2日下午,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读懂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原海军东海舰队工程指挥部政委方继尤干部。一艘舰艇,一支毛笔,写就了方政委76年的过去。从东海舰队的铁血军人,到如今的铁画银钩的书法大家,他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一位老党员、老军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赤诚和坚守。
图为方继尤干部照片
简介:方继尤,男,1949年2月出生,1969年3月入伍,1970年4月入党,四川南江人,曾是海军东海舰队工程指挥部政委(正师职,海军大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宁波市军休一中心军休干部第四党支部书记,并在历次换届选举中被连选连任。方继尤先后指导了10余万学生接受严格正规的军事培训,由于成绩突出贡献巨大,他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星星火炬奖章”,被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省少工委授予“星星火炬”事业功臣,被宁波市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并聘请为市少先队校外总辅导员。荣立三等功1次。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市军休老年大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校共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红烛”思政虚拟教研室揭牌仪式在宁波市军休老年大学,军休老干部方继尤以《书德人品——书法与做人》为在场近200名师生带来了一堂思政课。
一身戎装,一生担当
1968年,高中毕业的方继尤原本已经是初中语文教师,但在建国后首批海军赴川征兵时,毅然弃笔从戎。从大山走向大海,他第一次见到波涛汹涌的东海,海浪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一下子就震住了刚出山的少年。“我以前没见过海,但只那一次见过后,我就感觉到它有一种势,非常宏伟,我觉得这对我之后的书法造诣和人生经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回忆往昔,方政委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进行采访
谈到自己的军旅生涯,方政委始终惦记着父亲的教诲:“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作为红军子弟,就要守住自己的底线。面对诱惑,他的理智和教养让他清醒地意识到,身为红军的后代,就必须做到上不亏天、下不亏地、中不亏兵,堂堂正正的做人,清清白白的做官,如此,才对得起党对他们的栽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就是我追求的。”方政委铿锵有力地说。
笔墨为韧,风骨传承
退休后,方继尤重拾了年少的热爱,从临帖到创新,从独自练字到成立书法协会,每一步都诠释着他对书法的热爱,“书法不能止于‘老干部体’,它需要一种势,要有力量,更要有境界。”如今,作为书法协会会长,他每年都为书法爱好者讲授各种字体的技法,学员们的作品也屡获大奖。
图为方继尤干部接受采访
图为方继尤干部家中的奖杯
夜深人静时,练字是他最自在的时光。在交谈过程中,方政委告诉团队成员,“书至浑然方入境,人至无求品自高。”他认为,书法与人生同理,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就像军人精神需要代代相传,即便已至古稀之年,他仍然坚持要将军人的铁骨精神和党员的责任担当传递下去,让这份坚守和热爱成为跨越时代的力量。“能尽到力的,能尽到心的,能尽到服务的,只要我没什么大问题,一定使命必达,为人民服务。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也老有所为,老有所用。”
白发映红星,丹心育新苗
接手东海少年军校后,方继尤将部队作风融入到教学之中:叠“方块被”、学旗语、海上参观、大阅兵……“从小让他们有一个热爱军队,崇尚军队,热爱国防,建设祖国的意识,这对小朋友的成长道路是一个非常好的助力。”方政委说道。这份坚持让他荣获全国“星星火炬工程奖章”。
图为方继尤干部以前的照片
如今76岁的他依旧活跃在校园和社区里面,给孩子们上书法课,带青少年参观军营,为孩子们讲授国防教育课程。“拿起枪能打仗,放下枪能种地,这才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他笑着说。即使在和平年代,青年们也必须要做到居安思危,国家强大,忧患意识也要增强。
图为实践团队合照
从舰艇甲板到挥墨如毫,从铁血海军到书法大家,方继尤的一生,是初心的坚守,是奉献的见证。他用戎马生涯传延续军魂,以笔墨丹青继承风骨,他用一颗赤子之心,滋养着下一代的成长。在方政委的身上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老党员的坚守,更是一种跨越时代的精神力量。“所以说,在我今后的岁月中,要始终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一个老同志的责任与担当,都无私的奉献给青少年,无私的奉献给祖国的未来,这是我的责任与历史使命。人就应该这样。生命有限,但奉献无限。”
文字|孙暄倩
图片|金安琪、金巍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金安琪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