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叶存、吴晓洁 )2025年7月1日至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惠州学院助学暖阳队前往惠州市惠东县白盆珠镇横江村,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专项宣传实践活动。队员们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科技赋能服务,以知识传递温暖,用行动践行助学使命,五日接力攻坚,为乡村学子打通求学路,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锚定根基,政策入户
7月1日,助学暖阳队抵达横江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围绕政策宣传、走访入户等工作向村委干部详细阐述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行程安排,得到了当地工作人员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同时,横江村陈书记也向团队介绍了村内家庭基本情况,为后续“点对点”入户宣讲的有效开展夯实基础。下午,成员们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指南》、纸质版调查问卷等宣传材料开展“流动入户宣讲”,将助学政策送进农家院坝。
▲图为助学暖阳队队员向村民讲解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指南
数据为眼,AI赋能
7月2日,团队通过发放纸质《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指南》和国家助学贷款调查问卷开展政策解读,为村民系统讲解申请条件、办理步骤及还款注意事项,同步收集村民反馈与诉求。在宣讲过程中,队员创新引入自主设计的“AI资助智能体——助学贷款小助手”,采用“传统宣讲+ AI智能体”双轨模式,针对年轻村民和学生群体开展演示宣讲。该智能体通过语音交互与图文推送功能简化政策解读,既突破了传统宣讲的局限,助力团队深入村户进行调研工作,又有效解决了“政策找不到”、“条款看不懂”的现实难题。
▲图为助学暖阳队队员向村民演示AI资助智能体使用流程
校园播种,创意传播
7月3日,助学暖阳队走进共和小学,向学生们开展了从学前教育到本专科生各学段的资助政策课堂宣讲。在宣讲过程中,资助宣传大使们用“政策干货+趣味互动”点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随后,队员们精心组织了“爱心资助,点亮未来”主题扇面DIY活动。课堂上,学生们兴致盎然,以画笔为媒,在扇面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图案,将资助政策融入创作,有效提升了参与热情与政策认知度。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携带自制的宣传扇返回家中,主动向家人、朋友讲解扇面寓意及背后的资助政策,形成“小手拉大手”的二次传播效应,进一步推动资助政策的育人效能落地生根。
▲图为助学暖阳队队员帮助共和小学学生绘制资助宣传扇
走访帮扶,温情覆盖
7月4日,助学暖阳队聚焦困难群体,在村干部赖委员的带领下走访慰问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家庭情况,送去牛奶与定制化政策解读,用方言视频与AI资助智能体破除理解壁垒。下午,队伍转至人流量密集的活动广场设宣传摊位,采用“分组驻点+流动宣传”双结合的方式,通过AI资助智能体答疑、发放传单、问卷调研等举措,双线发力扩大政策宣传范围。
▲图为村委干部带领助学暖阳队队员走访慰问困难家庭
感悟初心,薪火相传
7月5日,助学暖阳队以乡村调研与感恩行动收官。队员们穿梭村间地头持续宣讲,途经温泉酒店、白盆珠水库等地,实地见证当地文旅活化与生态旅游的丰硕成果,深切体悟“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伟力。活动将终,队伍来到横江村党群服务中心,向村干部递上感谢信,感谢当地村委和村民在宣传期间的支持与帮助。同时移交部分宣传材料,以接力宣传为长效机制奠基,促进政策持续传播,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和学生,为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图为助学暖阳队队员向横江村村委干部移交纸质宣传材料
五天实践中,助学暖阳队以入户宣讲、AI创新、定点摆摊、校园浸润、乡村调研为多元抓手,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横江村落地生根。队员们深刻体悟到,政策宣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为乡村发展注入的一股暖流,关乎万千家庭的教育期待与学子的逐梦可能。未来,团队将坚守初心,以青春之力持续传递政策温度,让助学希望在乡土大地扎根生长,为更多家庭驱散教育焦虑,为更多学子照亮逐梦征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存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