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梅子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湘西古丈县古阳镇长潭村凭借着茶叶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近日,我们走进这个茶香弥漫的村庄,探寻“茶王”鲁隆志与乡亲们用茶叶书写的乡村振兴答卷。
踏入长潭村,漫山茶园如碧波荡漾。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们敏锐捕捉到本地土壤与气候的独特优势,从几亩试验田起步,让茶苗在这片土地扎下深根。如今,全村1200亩茶园连缀成海,鲁隆志的12亩茶田便是其中的缩影,茶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支柱”。
图为鲁隆志向队员们介绍制茶步骤
在鲁隆志的制茶工坊里,他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茶叶的制作工序。从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到干燥,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他对制茶的专注与热爱。“做茶如做人,每一个环节都要用心,才能做出好茶。”鲁隆志说道。然而,近几年茶叶市场价格不景气,每斤茶叶的利润只有20块钱左右,这让茶农们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即便如此,鲁隆志和村民们依然坚守着这份产业,他们相信,只要保证茶叶品质,就一定能迎来转机。
图为鲁隆志向队员们介绍茶叶
破局之道,在于守正创新。村里引入的采茶机、揉捻机等现代化设备,亩产效率大大提升,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改良的茶树新品种将采收周期缩短至两年,抗病虫害能力显著增强;线上电商与线下渠道的协同,更让深山好茶直达全国。这些变革,正是乡村产业从“靠天吃饭”向“科技赋能”转型的生动写照。
“荒地种茶有补贴,幼苗免费领”——系列惠民政策如春风化雨,推动茶产业从“单兵作战”迈向“集群发展”。在政策激励下,村民们纷纷加入种茶队伍,规模化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已然成型,“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共富链条越拉越长。
“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鲁隆志的话语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长潭村的茶产业之路,正是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成功探索。
图为“惠溪知行”乡村振兴促进团与茶王合影
茶香四溢,乡村振兴正当时。如今,阵阵茶香里飘出的不仅是醇厚滋味,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长潭村以茶为笔,正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新图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提供着鲜活样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婉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