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甬青破浪海货云播社科志愿队赴舟山市嵊泗县黄龙乡开展以“青春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10日上午,志愿队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潮海风清摩崖石刻。作为明代海防历史的实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这一遗迹对研究明清海防布局、军事制度及沿海社会变迁的重要价值。
随后,志愿队来到“小岛你好”共富鱼仓,沿养殖区通道依次参观了循环水养殖车间、智能化育苗温室等核心设施,近距离观察了斑节虾、大黄鱼等养殖品种的生长状态。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基地得发展情况,学生们就养殖成本控制、市场风险应对等问题与负责人展开互动交流,对现代化渔业养殖的技术迭代与产业逻辑形成直观认知。
基地负责人徐先生介绍,陆地养殖相比传统海上作业更具安全性和稳定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尽管拥有二十多年的养殖经验,他坦言行业仍面临市场竞争激烈、鲜活产品运输效率等挑战。他表示,期待更多青年人加入,推动养殖技术革新和营销模式升级,为海岛渔业注入新活力。
当天下午,志愿队走进黄龙乡渔俗馆,沉浸式体验千年渔韵文化。在“天宝海洲”展区,队员们领略了黄龙岛的地理风貌与历史文物;“海韵渔作”展区通过铜像与影像资料,再现了传统渔业的辉煌;“渔俗民风”展区则聚焦非遗渔绳结与民俗文化。徐志利老师现场演示了渔绳结编织技艺,并展示了以海鲜挂件、手提包为代表的文创产品。她表示,渔俗馆的建立让濒临失传的渔绳结技艺重焕生机,未来希望将其打造为黄龙旅游的特色名片。
在调研过程中,志愿队重点考察了由乡村运营团队打造的“理想岛青年社区”。负责人张朔介绍,自2023年入驻黄龙岛以来,团队引入乡村运营理念,通过盘活闲置资源,逐步构建起涵盖艺术商店、小酒馆、茶吧、自习室、创意餐厅等多元业态的青年社区。该社区不仅为数字游民、创业青年提供低成本生活空间,更通过文创开发、文旅融合等方式,带动本地渔农产品销售,促进渔旅产业升级。张朔强调,青年社区的发展始终与黄龙乡产业振兴同频共振,未来将继续探索“青年社群+乡村产业”的共生模式,为海岛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海岛的发展是产业、文化与创新理念协同发力的结果。现代化养殖为经济筑基,渔俗文化为精神铸魂,数字游民项目则展现了传统村落的新可能。下一步,志愿队将梳理调研数据,形成专题报告,为地方发展提供青年视角的参考,同时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关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路径。
通讯员:王咏湘
联系电话:19858258345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星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