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初响共成长,艾香沁心伴健康— —广东医科大学回響三下乡队音乐义教与医学知识宣讲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13 20: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阳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音律初响共成长,艾香沁心伴健康— —广东医科大学回響三下乡队义教与知识宣讲行动

 

  2025年7月10日,广东医科大学回響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跨越粤湘,来到湖南省宁远县大元村,开展为期七天的"心灵之音·響彻盛夏"音乐支教暨医疗知识宣传行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为留守儿童们带去音乐知识与心灵治愈,并给当地村民带去专业的医学知识。当日恰逢大元社暑期"2025乡村青少年艺术节"的开幕之日。艺术与医学合流,汇入村民的内心,在盛夏为村民送去治愈与宁静。医学知识宣讲与艺术支教双轨并行,体现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2025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工作原则,实现"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

 活动开幕仪式上,队员们纷纷登场,热情地向孩子们进行了自我介绍。紧接着队员们便化身“小小老师”,带领孩子们玩起了"描绘大饼"的游戏。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孩子们活像"神笔马良",自由绘画。小小的破冰游戏,为过后的节奏乐理知识授课做准备的同时,拉进了小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图为节奏课上,队员利用趣味小游戏带孩子们学习节拍基础知识

 

  在接下来的乐理认知课,小老师同样将音阶学习转化为游戏,向孩子们介绍了有关直笛的基本知识,并以此为契机,结合电子琴,带领孩子们了解了音名和音阶。伴随着直笛如鸟鸣一般的动人旋律,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用音名唱出了《粉刷匠》《上学歌》等简单曲目,孩子们机智聪慧,迅速掌握了乐理基础知识!

▲图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用肢体动作游戏学习节拍知识


 为了进一步疗愈孩子们的心灵,增加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队员决定将直笛这一简单上手而又能吹奏出丰富旋律的乐器教授给孩子们。经过两天队员们的悉心指导,不少孩子已经会吹奏《玛丽有只小羔羊》等简单曲目。

▲图为孩子们试吹直笛

 

  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用音乐教育赋能留守儿童,回響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通过"直笛教学+心理疗愈"的创新模式开展"艺术浸润工程",实现美育扶志。

▲图为授课的队员指导孩子的直笛指法


轻放直笛,孩子们跟随志愿者们去到田间地头,为“植物涂鸦”小游戏收集素材。孩子们蹲在开满野花的田埂边,小心翼翼地挑选着最中意的花朵。他们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自然对话。回到教室后,一张张普通的卡纸在稚嫩的笔下变成了形态各异的花瓶,当野花被插入那些戳出的小洞时,整个作品顿时焕发出生机。

当他们的指尖沾满泥土的芬芳,当他们的眼中映满山野的色彩,美丽乡村建设的深远意义,便在这无声的教育中悄然实现。这或许就是美丽中国建设最动人的场景——让下一代在绿水青山间,自然而然地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植物涂鸦”作品

 

与此同时,在大元社村的另一个角落里,村中的十余位老人齐坐一堂,认真聆听着志愿者的慢性病预防知识宣讲。此次宣讲大大提高了当地老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如何在饮食结构、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预防慢性病。

▲图为志愿者向村中老人开展“慢性病危害与预防”宣讲活动

 

除了宣讲,队员们还为当地老人进行了艾灸和推拿理疗。老人们长期在田间头劳作,他们都向我们反映膝盖和肩膀常常疼痛。队员们给每一位前来的老人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理疗。一位被膝盖疼痛困扰的老人在体验完艾灸之后,站起身来说感觉暖暖的很舒服,膝盖轻松了不少,高兴地蹬了蹬腿,笑着说:“这群孩子真有本事!”。

▲图为一名队员为一名被膝盖疼困扰的老人提供艾灸服务。

 

  中医理疗活动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通过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体现"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回響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将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际中,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队员们发挥自己专业所长,为大元村老人们带去了健康!

通讯员 肖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