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微光点亮山乡童梦——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赴黄山丰梧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2 17: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若曦 章甜甜   阅读 7.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郑若曦 章甜甜)七月的风,裹挟着徽州古村的草木清气,掠过丰梧村的黛瓦白墙。7月6日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 “语你童行” 实践队,便在这样的夏日里,为村里的孩子们铺开了一卷红色的长轴 —— 以故事为墨,以歌声为彩,让炽热的 “红”,悄悄洇染进童真的夏天。

红色故事的课堂,藏在时光的褶皱里。孩子们围坐成圈,像一簇等待晨光的禾苗。当队员刘老师翻开那本边角泛着岁月黄晕的故事集,文字便成了流淌的河,载着先辈们的足迹缓缓漫来。有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忽然举起小手,声音像沾了晨露的铃铛:“我爷爷说,以前有叔叔在山上打游击,饿了就挖野菜,冷了就抱在一起取暖,却从没说过要放弃。” 稚嫩的话语落下时,教室里静得能听见风拂过窗棂的声息,那些藏在时光深处的热血与坚守,仿佛顺着孩子的声音,在空气中凝结成具象的光,轻轻落在每个孩子仰起的脸上。信仰的种子,便在这样的寂静里,借着童声的温度,悄悄在心田扎根。

▲图为队员刘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红色诵读

红歌响起时,整个夏天都跟着沸腾。队员吴老师的指尖划过歌词,像在拨动无形的琴弦。孩子们的歌声从图书馆的书架间漫出来,《映山红》的调子缠上梁间的燕子,《歌唱祖国》的豪迈撞在青石板路上,碎成一地透亮的红。穿蓝布碎花裙的小女孩,唱到动情处,裙摆随节奏轻轻摇摆,歌声里的滚烫,像是要把对祖国的爱,熬成盛夏最烈的阳光。阳光穿过她鬓角的碎发,在歌词本上投下跳动的光斑,那光斑里,仿佛能看见无数双年轻的手,正托举着同一份热爱。

▲图为队员吴老师给孩子们讲解红歌背景

▲图为队员陈老师给孩子们辅导作业

课堂的温度,在互动里愈发鲜活。孩子们排着歪歪扭扭的队,把红歌里的激昂,揉进抬手、俯身的动作里。队员们半蹲下来,指尖轻触孩子的手腕,纠正一个细微的姿势 —— 那姿态,像在传递一份跨越时空的默契。有个小男孩总也记不住手势,急得鼻尖冒汗,队员便握住他的小手,一遍遍地比画,直到他眼里的迷茫换成笃定。此刻的红色,不再是书本里的铅字,也不是博物馆里的旧物,而是手心相触时的温度,是眼神交汇时的光亮,是青春与历史在夏日里的低语。

暮色漫进丰梧村时,孩子们的笑声还缠在风里。那些听过的故事、唱过的旋律,像落在泥土里的红枫种子,会在某个清晨,带着童真的力量破土而出。这个夏天,红色从未如此轻盈 —— 它藏在孩子的歌声里,躲在他们挥起的手势中,最终会变成血脉里的养分,让信仰在时光里,生生不息。

撰文 | 郑若曦 章甜甜

图片 | 郑若曦

审核 | 章甜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若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