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徐沐妍 郭姿彤 报道)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英语作为跨文化沟通工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提升乡村儿童语言能力与学习兴趣,武昌理工学院第六届知行书苑“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于7月10日走进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健康村暑期爱心托管班,开展以“水果”为主题的趣味英语课。课程将语言学习与生活认知结合,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孩子们感受英语的实用性,为后续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图为学生们认真听讲
课程以“水果”为核心主题展开教学。志愿者先用提问方式引出主题,随后通过“看图识物”游戏导入单词学习:黑板上张贴草莓、香蕉、葡萄等水果的彩色照片,下方标注对应英文单词,引导孩子们直观建立图像与单词的关联。教学中,孩子们主动跟读陌生单词,对熟悉的词汇则积极抢答,课堂参与度随教学推进逐步提升。这种将抽象单词与生活中常见水果结合的方式,降低了学习难度,让语言知识更易被理解和记忆。
▲图为志愿者讲解单词
为巩固学习效果,志愿者设计“开火车”互动环节: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认读单词,通过群体参与强化记忆。过程中,部分学生因紧张表现出忐忑,但在同伴鼓励下完成作答;顺利通过的学生则收获班级掌声,增强了学习自信。这一环节将机械记忆转化为趣味互动,既检验了单词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使课堂氛围在专注与活跃间保持平衡。
▲图为学生回答问题
课程后期设置听写检验环节。孩子们通过默念、看插图回忆、草稿纸默写等方式自主复习,展现出主动巩固知识的意识。听写过程中,志愿者清晰报出单词,孩子们专注书写,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输出。此次听写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更帮助孩子们建立“学以致用”的认知,理解英语作为描述身边事物工具的实用价值。
▲图为学生们进行背诵
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志愿服务团队的副队长余政东,他表示:“此次课程通过生活场景与语言学习的结合,让孩子们认识到英语并非抽象符号,而是可用于日常表达的工具。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语言技能,更能帮助孩子们通过语言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角。未来,志愿服务团将继续设计此类贴近生活的课程,让英语学习更生动、更实用,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姿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