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韵新生代,非遗润人心——广科学子深入潮州非遗,讲好传统文化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12 15: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俊雄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黄俊雄) 为深入贯彻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精神,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对高校实践队伍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要求.近日,广东科技学院“华韵新潮”三下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潮州市,围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系列调研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体验、人物访谈等形式,深度挖掘潮州泥塑、潮绣与英歌舞等非遗文化内涵,在探寻历史脉络中讲好中国故事、青年故事、非遗故事。

走进泥塑博物馆,触摸指尖上的千年温度

走进潮州市大吴泥塑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传统泥塑作品:庙宇神像、民俗人物、历史戏剧,无不展现着“指尖技艺”的精妙。广东科技学院“华韵新潮”调研队员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深入了解潮州泥塑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及制作流程。传承人介绍,大吴泥塑已有数百年传承历史,是融合潮汕宗教信仰与民间审美的重要艺术表达。队员们亲手体验“塑、雕、修、绘”等核心工序,在一团团黄泥中感受非遗艺术的温度与生命力。通过此次调研,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责任与技艺尊严。

▲图为突击队队员在大吴泥塑博物馆内与馆长合照

▲图为突击队队员体验泥塑制作

探寻潮绣文化,解码针尖上的艺术奇迹

潮绣是岭南刺绣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岭南三绣”之首,以“色彩鲜艳、金银交织、题材广博”著称。调研团队来到潮绣传习所,面对面与潮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展开交流,深入了解潮绣的纹样演变、技艺分类及当代表达。“一针一线皆文化”,传承人这样总结潮绣精神。刺绣过程中,大家不仅体会到其技术的高超,更感受到背后所传承的审美意蕴与女性智慧。通过静态观展与动态体验,队员们领悟到:非遗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一代代匠人精神的延续。未来,青年有责任、有能力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融合发展,打造新形态下的非遗产品,助力文化产业升级。

▲图为突击队队员在馆前合照

跳动英歌战舞,传承民族气节与文化力量

“起步、踏点、转身——再加上气势!”在英歌舞体验馆,一场英歌舞教学课程拉开帷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又被称作“中华战舞”,它集武术、舞蹈、戏曲于一体,以强烈节奏和刚劲动作展现潮人豪情。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手持英歌棍,模仿基本动作,感受那份“舞中有武、动中藏情”的力量。参与者纷纷表示,英歌舞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以具象的方式传达着潮汕人民自强不息、忠义为本的精神内核。通过舞动身体与心灵的同步碰撞,青年们意识到:非遗文化是活着的,是可以传承、传播、再创造的。“中华战舞”不只是舞台上的符号,更应成为校园里、生活中的精神滋养。

▲图为突击队队员在英歌舞体验馆内合照

▲图为突击队队员与英歌舞表演人员合照

此次潮州非遗文化调研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的走读,更是一场信念的唤醒。广科学子以青春之名走进历史深处,走进非遗现场,用行动书写传承之志、弘扬之责。文化自信,始于了解,成于担当。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年视角传播中国声音、传承中华文脉,在文化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俊雄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