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寻踪:穿黄工程里的青春足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南水北调,水脉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7-12 09: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于锡浩 王雅鹏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水脉寻踪:穿黄工程里的青春足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南水北调,水脉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

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于锡浩)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宏伟脉络与重要意义,传承水脉文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南水北调,水脉传承”实践队于7月2日至7月4日,先后前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工程出水口、入水口以及中线穿黄工程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开展实地考察,在沉浸式学习中探寻工程背后的智慧与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在穿黄工程出水口合照

实践队首先探访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出水口。作为工程“咽喉”,这里承担着江水出隧洞后北送的重任。讲解基地里,专业人员详解其设计原理、建设难点及关键作用——既要保障江水畅流,又要应对水流冲击、地质变化等挑战。队员们在出水口旁,望着清澈江水奔腾而出,切身感受工程的精密严谨,也直观认识到这一国家工程如何跨越黄河天险。

▲图为实践队员认真听讲解员讲解穿黄工程出水口设施

若说出水口是江水北送的“起点”,入水口便是江水“潜入”黄河之下的关键。队员们在此近距离观察结构布局,了解江水经特殊渠道汇入穿黄隧洞的过程。讲解人员结合图纸,讲述建设者们在开挖隧洞、处理复杂地质时的创新举措,让大家深刻体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精神。看着江水缓缓流入隧洞,众人仿佛望见南水跨越千里、滋养北方大地的壮阔景象。

▲图为实践队在南水北调研学基地学习

随后,实践队走进穿黄工程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基地以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系统呈现工程建设历程、技术突破与生态意义。队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通过模型直观了解隧洞内部结构,借助影像资料感受建设者的艰辛。互动环节中,围绕“南水北调如何改变北方水资源格局”的讨论,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工程在解决缺水问题、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深远作用。

从出水口的奔腾江水到入水口的暗流涌动,再到研学基地的系统梳理,大家不仅学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专业知识,更被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担当所打动。这份对水脉的认知与传承,将激励着队员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水利事业,为守护水资源、传承水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三校:于锡浩 鲁世强 肖文涵

三审:王世佳 张军龙 王雅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锡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