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治理新动能——四川铁道职业学院青禾逐梦团“三下乡”实践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11 22: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雨凡   阅读 35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 7 月 12 日讯(通讯员 杨雨凡)近日,四川铁道职业学院 “青禾逐梦团” 积极响应国家 “三下乡” 社会实践号召,深入基层乡村 —— 四川省郫都区火花村、红专村,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富有时代特色的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为乡村治理注入新动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科技赋能治理:弥合数字鸿沟,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团队将推广“川善治”小程序作为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抓手。这款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导开发的数字化平台,是“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它不仅简化了村务公开流程(党务、村务、财务),更构建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志愿服务的新通道,通过积分激励有效提升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面对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技术的疑虑与操作困难,队员们展现出非凡的耐心与智慧。他们分组入户,化身“数字鸿沟”的摆渡人,不仅细致讲解平台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更通过“手把手”教学和精心制作的操作指南,让科技真正“接地气”。火花村李大爷从充满疑虑到成功注册并熟练使用的转变,正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提升村民参与感和获得感的生动缩影。团队的努力显著提升了小程序的知晓率和注册率,为火花村探索数字化治理新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的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实践。

图为志愿者帮助村民注册小程序

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民意,架设沟通桥梁

青禾逐梦团不仅传递技术,更深入村民生活,用心倾听民情民意。在入户走访中,队员们身兼“政策宣传员”与“民情联络员”双重角色。面对村民关于子女高考志愿填报的焦虑,他们凭借对学校信息的深入了解(包括办学性质、高达95%的就业率、国家资助政策下的学费标准等),结合考生分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缓解了家庭的迷茫。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接触到的独居老人,尽管生活清贫却乐观感恩,这份对党和政府关怀的朴素情感,深深触动了队员们,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乡村的坚韧与温暖。这些走访,是青年学子感知国情、体察民情的重要窗口,为精准服务乡村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图为团队成员与居民交流高考志愿信息

聚焦“一老一小”:传递温暖关怀,筑牢民生底线

团队深刻认识到“一老一小”是乡村民生保障的关键群体,并开展了针对性服务。

情暖夕阳:针对留守老人,志愿者们开展了暖心关爱行动。他们不仅陪伴老人拉家常、问冷暖,更将关怀落实到细微处。得知一位九旬高龄老人牙口不好,队员们立即分组行动,精心包制小葱猪肉馅饺子并预留急冻方便食用,同时熬制软糯的皮蛋瘦肉粥搭配嫩滑豆腐。当热腾腾的食物端到老人面前,那份“粥暖心,人更暖心”的感慨,正是对青年一代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和细致入微服务精神的最好诠释。

图为团队成员为老奶奶煮饺子

呵护朝阳:在火花村儿童暑假班和红专村活动中,团队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与素质提升。他们创新运用心理课程和《头脑特工队》动画,引导孩子们认识和管理情绪,并通过互动分享增强自信。结合宝宝巴士《垃圾分类》短片和彩色卡片游戏开展的环保课堂,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给垃圾找家”的实践中轻松掌握分类知识。分发零食时不忘提醒垃圾分类,体现了服务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环保意识的早期培育播下了种子。

图为乡村儿童上心理课

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小行动汇聚大能量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青禾逐梦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绝非简单的志愿服务,而是一次青年力量深度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他们以数字化工具激活乡村治理末梢神经,推动治理创新,在沟通中解答疑惑,传递政策温度,聚焦“一老一小”,传递社会温暖,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知识与希望的种子,助力人才振兴。

这些看似细微的行动,正是国家乡村振兴宏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青春注脚。他们在服务乡村的广阔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深刻理解了国情民情,增强了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他们的汗水与笑容,为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改变,充分分彰显了当代中国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青禾逐梦团的实践证明,青春的力量,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澎湃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雨凡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