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美绝色:广东培正学子带你解锁尖米山歌的非遗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1 15: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嘉莹,曾淑婷,叶洪光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曾淑婷 叶洪光)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价值,助力尖米山歌等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积极响应 “百千万工程” 号召,引导青年以实践守护文化根脉。2025年7月9日下午,广东培正学院B-W“狮魂歌韵”实践团在杨希楠老师、陈志杰老师的指导下,走进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铁涌镇溪美村,通过采访形式,深入调查研究尖米山歌等非遗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当今的传承困境。

尖米山歌,即以“尖米话”演唱,是客家文化的活态见证。其乐曲短小,曲式结构多为一段式;形式多样,主要有独唱、对唱等;内容上包含了爱情歌、民间风俗歌、劳动歌等。尖米山歌独特的文化符号充分融合了地方的特色与韵味,成为了溪美村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于2018年12月被正式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项目。

(图为团队与尖米山歌传承人的合照)

为深入了解尖米山歌这一文化符号,实践团采访了尖米山歌的传承人。尖米山歌的传承人介绍到,尖米山歌发源于农耕时代,是传统音乐类非遗。同时作为彰显生活智慧、传递乡土情怀的艺术载体,它的曲调质朴里藏着明快,节奏灵动恰似溪流漫淌,唱词也是随兴而作,在田间地头、民俗活动中广泛传唱。无论是在农事耕耘时的田埂,还是在民俗活动的节庆氛围中,婉转韵律流淌间,都见证了一方水土的人文脉络,承载了地域农耕文化悠悠记忆 。

然而,从传承人口中了解到,随着时代变迁,尖米山歌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是年轻人大多偏爱流行音乐,而传统的尖米山歌的旋律与内容难以吸引年轻群体的目光;再者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外出务工,导致年轻群体流失严重,口耳相传的传承环境也被打破;更为关键的是,单纯从事尖米山歌的传承人没有一份可观的收入,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投身传承。传承人才的断层与经济困境的交织,让尖米山歌的传承举步维艰,亟待破局。

接着,尖米山歌的传承人为实践团队成员现场演绎了一首采茶歌,曲调婉转悠长,作词简单生动,悠扬的采茶歌在室内飘荡,旋律满是乡土的温润与灵动。实践团队成员听得入神并毫不吝啬地夸赞道,“哇,简直是一场听觉盛宴,曲调婉转,词作鲜活,仿佛置身采茶场景一般!” 眼神里也透着对这传统韵律的惊叹。

(图为团队成员与尖米山歌传承人交流)

通过本次对尖米山歌的调研走访,实践团深入了解了尖米山歌这一独特文化符号,但也更加明晰了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面向未来,实践团将借助“百千万工程”这一实践契机,以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为目标,发挥青年力量,如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让尖米山歌“触网”传播;引入AI数字技术,用虚拟“歌者”还原经典唱腔,把尖米山歌的婉转旋律传播出去,以实际行动让更多人领略这一非遗文化的乡土温润与灵动,延续地域人文脉络,助力尖米山歌突破传承困局,在新时代持续唱响、跃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嘉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