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刘煜、刘煦哲、罗塬彬)7月11日上午,热浪蒸腾着资兴市三都镇的街巷。湖南信息学院“智汇青行”团队十二名学子,如一道蓝色的溪流,汇入东江湖移民博物馆的门廊。馆外暑气翻涌,馆内时光凝滞,一段用牺牲与奉献书写的家国史诗,在光影交织中无声铺展。
图为团队前往东江移民博物馆 通讯员 刘煦哲 摄
斑驳展墙是打开的历史长卷。褪色的粗布工装悬于柜中,磨损的袖口似仍浸着建设者的汗痕;锈迹斑斑的镐头铁钎静卧一旁,冷硬金属折射出当年移山填海的滚烫意志。队员们凝神驻足,目光抚过粗粝的纹理,仿佛触碰到数十万双磨出老茧的手——那是托举国家重器的血肉基石。
图为团队参观东江移民博物馆 通讯员 刘煦哲 摄
展厅深处,泛黄的手绘库区图卷如大地脉络铺展。墙上黑白影像里,移民肩挑家当回望故土的身影,让年轻脸庞镀上庄重的釉色。
复刻的移民旧居最动人心魄。低矮土墙内,半敞的竹编行囊盛满离愁,粗瓷碗静卧磨损的木桌,墙角油布伞是风雨飘摇的见证。微缩村落模型沉入碧波刻度之下,“故园在此”的标注如一根刺,扎进每位凝视者的心湖深处。窗外东江湖水潋滟,水下封存着百余村庄的炊烟与田埂。
图为团队参观东江移民博物馆 通讯员 刘煦哲 摄
图为东江移民博物馆一角 通讯员 刘煦哲 摄
图为东江移民博物馆一角 通讯员 刘煦哲 摄
图为团队成员馆内合照 通讯员 刘煦哲 摄
步出展馆,热浪重新裹挟周身。十二道身影静立湖畔,粼粼波光下涌动着无形的精神长河。昔日移民肩扛手抬筑起的大坝,与今朝学子心中“科技报国”的信念之坝,在此刻完成跨越时空的融合。博物馆的凉意仍在脊背萦绕,而更炽热的火种已在胸中点燃——当智汇青行的旗帜掠过湖风,年轻的目光穿透碧波,看见的不只是沉没的故乡,更是一个民族在时代激流中挺立的脊梁。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刘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