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地图寻乡音,推普课堂传新声——武昌理工学院田野新青年志愿服务团之青禾守垭支教团队开展特色推普课程

发布时间:2025-07-10 17: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姜峰   阅读 87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朱芳源)为助力乡村儿童跨越语言交流障碍,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7月10日,武昌理工学院田野新青年志愿服务团之青禾守垭支教团队,为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景阳镇大树垭村的学生们精心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舌尖上的普通话”课程。课堂巧妙融合美食文化与语言学习,寓教于乐,点燃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课程伊始,团队成员易淼老师以中华大地丰富的美食地图为线索,开启了一场声音的旅行。当屏幕上展现热腾腾的武汉热干面、精致的广式早茶、浓郁的西安肉夹馍等标志性美食时,老师同步播放了对应城市的特色方言片段。孩子们竖起耳朵,惊奇地发现同一片土地竟有如此多不同的“声音密码”,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方言的多样性以及学习普通话作为沟通“桥梁”的必要性。

但是认识差异是第一步,规范发音才是核心目标。随后,针对当地方言中易混淆的发音难点,老师重点聚焦“n”与“l”“f”与“h”的辨析。通过清晰示范、趣味对比和分组朗读挑战等方式,让学生们积极调动唇舌,努力捕捉细微差别,教室里充满了认真模仿的童音。紧接着,一堂活泼的“口部操”登场,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像做游戏一样进行咧嘴、嘟唇、绕舌等练习。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正是锻炼口腔肌肉灵活性、为字正腔圆打基础的关键一步。

课程尾声的互动环节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踊跃举手,争相展示刚学会的标准发音和口部操动作,脸上洋溢着挑战成功的喜悦。几位勇敢的学生还走上讲台,尝试用新学的普通话介绍自己喜爱的美食。尽管略显稚嫩,但那份清晰表达的渴望和努力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支教团队负责人余睿琦表示:“这堂课不仅是一次发音的矫正训练,更是一次文化的浸润和自信的培育。青禾守垭团队将一直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孩子们心田播下热爱母语、规范表达的种子,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促进语言相通贡献了青春力量。童音清越,未来可期。”(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