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司徒珊怡)近日,湛江科技学院“遗韵承乡”实践团在李伟强、梁怡信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雷州市百年根艺文化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多元形式,深入挖掘非遗技艺传承与残疾人就业帮扶的协同路径,剖析非遗工坊在文化传承与社会公益领域的双重潜力。
深入调研,挖掘文化内涵
在调研环节,实践团围绕雷州市根艺文化的历史传承、产业现状及发展困境等核心问题,展开了多维度探索。团队专访了国家乡村工匠名师、湛江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国玉,从他的创业历程中探寻企业成长轨迹,倾听其独特的创作理念,以及在非遗传承道路上的心得体会。随后,实践团成员与公司员工面对面交流,记录下根雕、雷州窑、雷州石狗等工艺的制作流程。值得一提的是,陈国玉创办的“非遗助残文创基地”,其一大特色是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通过提供适配岗位,既助力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也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图为“遗韵承乡”实践团对陈国玉的专访。陈翠珍 摄
6月30日,附城镇常务副镇长黄思腾对实践团进行指导,他强调青年学子应该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实践,重视“三下乡”历练,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其指导为实践团注入了强大动力。采访赤嵌村村委过程中,村干部委员周乃军则介绍了村里为支持公司发展实施的减租政策,以及该公司在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文旅融合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此外,实践团还与雷州市博物馆讲解员对话,系统梳理了雷州文化的整体脉络。
▲图为附城镇常务副镇长黄思腾与实践团亲切交谈。陈耿毅 摄
▲图为实践团采访赤嵌村村委会委员。林渲芯 摄
多地走访,拓宽认知维度
除核心实践地雷州市百年根艺文化有限公司外,实践团还先后走进雷州市博物馆与雷祖祠,从不同场景深化对雷州文化的理解。在雷州市博物馆,讲解员尹晓编引领成员逛展厅,结合展品与史料讲述雷州的历史。告别博物馆后,实践团转至享有“岭南第一祠”盛誉的雷祖祠。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透着经岁月打磨的沉静气息。古建筑群、碑刻与民俗遗迹承载着雷州独特的历史记忆,实践团漫步其间,静静感受时光沉淀的文化厚重感。
直播带货,赋能产业发展
直播期间,屏幕内外互动热烈,累计观看人数高达2900+,互动点赞人数更是突破320000+,热度持续攀升。亮眼数据之外,直播带货的实际成效同样显著,累计成交50+单,不仅带动了雷州窑产品销售,更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实践团成员化身“文化推介官”与“带货主播”,在镜头前不仅展示产品精湛的做工,还深入挖掘并讲解产品背后承载的雷州历史文化故事。从传统技艺的匠心传承,到地域文化的独特内涵,每一段讲述都让观众对雷州文化及相关非遗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实现了“文化传播+产品销售”的双重目标。
▲图为团队成员直播带货。陈翠珍 摄
多维宣传,扩大文化影响范围
为让雷州文化被更多人知晓,“遗韵承乡”实践团紧扣“非遗助残双向价值”调研方向,采用“官方媒体+自主平台”联动模式展开宣传推广。线上维度,一方面依托实践团自主运营的同名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以推文、短视频、图文笔记等多元形式,在各大网络平台持续传播非遗技艺传承故事与助残基地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实践团行动与成果获湛江日报等媒体关注,通过媒体报道进一步拓宽传播覆盖面。线下则通过实地互动、成果展示等方式,宣传“非遗助残文创基地”助力残疾人就业的成效,同步展现基地为非遗技艺注入的创新活力。
经过实践团一周集中宣传,相关内容累计观看量达21000+,不仅有效提升了雷州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让社会大众直观感受到非遗传承与助残就业的协同价值——既为残疾人搭建了技能立身的平台,也为非遗文化找到了“活态传承”的新路径,进而引发公众对非遗可持续发展与特殊群体就业帮扶的双重关注,为推动“非遗赋能助残、助残反哺非遗”的良性循环凝聚起更广泛的社会共识与实践动能。
▲图为“遗韵承乡”实践团在百年根艺文化有限公司合影留念。宣传组 摄
此次三下乡活动,湛江科技学院“遗韵承乡”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传承文化、服务地方”的宗旨,既为雷州市根艺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也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非遗传承的理解,实现了实践育人与社会服务的双向促进。
附录:
黄思腾常务副镇长充分肯定了实践团的工作热情与初步成果,并提出了殷切期望与具体要求:
1. 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实践内涵。他强调,青年学子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深度结合市场规律与运营模式,探索非遗文化产品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可行路径,努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2. 重视实践历练,积累宝贵经验。他明确指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增长实践才干的重要平台。他勉励全体成员要珍惜此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贡献力量,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洪流,奋力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司徒珊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