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反诈赋能乡村 推普助力振兴发展——重庆财经学院“金花朵朵”志愿服务团开展特色推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0 13: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尤元彪   阅读 51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尤元彪 邓雅心)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推动普通话在乡村地区的普及应用,近日,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金花朵朵”志愿服务团携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在巴南区花溪街道陈家湾社区开展了一场以“金融知识+反诈骗宣讲+普通话推广”为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通过趣味教学、情景互动等形式,让乡村群众在学习金融知识的同时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知识”双动力。

▲图为集体合照

金穗课堂·语润乡野-金融知识与普通话教学的趣味融合实践

在“金融小课堂”环节,志愿者们巧妙设计了多重互动环节,让抽象的金融知识变得生动可感。讲解“钱的作用”时,他们拿出零食、文具等实物道具,通过“用零花钱买糖果”“攒钱买喜欢的玩具”等贴近孩子生活的场景,引导孩子们发现货币“交换媒介”“价值尺度”的本质。谈及“科学理财”,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玩起“硬币分类游戏”,用透明存钱罐直观展示“积少成多”的道理,还教大家制作简易记账本,记录每天的小额支出。

▲图为志愿者讲解金融知识

解释农村金融服务时,“国家超级大管家”的比喻被延伸得更加具体:“就像家里的大管家会提前准备春耕的农具,银行这位‘大管家’会把大家存的钱集中起来,在播种季借给农民伯伯买优质种子、收割机,到了收获时再把钱还回来,让更多人能循环使用。”

在语言规范方面,志愿者们编了朗朗上口的绕口令:“银行存钱理好财,学好普通话说明白”,通过领读、纠错、分组竞赛等方式,让村民和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银行”“存钱”“理财”等词的标准发音,既普及了金融知识,又助力了语言文字规范化。

▲图为小朋友们认真听讲中

反诈语桥·智护乡邻-普通话构筑乡村防骗知识传播通道

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反诈小剧场”,让孩子们轮流扮演“骗子”和“受害者”,演绎冒充亲戚借钱、中奖兑奖、免费送玩具等常见骗局。比如在“冒充客服退款”的情景中,“骗子”用花言巧语诱导转账时,扮演“小卫士”的孩子立刻大声说:“要先问爸爸妈妈!”生动的表演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诈骗的隐蔽性。

▲图为讲解反诈骗知识

讲解“常见陷阱”时,志愿者们结合社区真实案例,用漫画图解展示“扫码领礼品套取信息”“游戏充值诈骗”等套路,特意用普通话强调:“凡是让你偷偷转钱、不让告诉大人的,都是骗局!”

为了让“三不”原则更易记,志愿者们编了拍手歌:“陌生人,不理睬;怪电话,不相信;要转钱,坚决拒!”还制作了卡通防骗手册,每页都标注着“报警”“求助”等关键词的普通话读音。活动最后,孩子们举着“反诈小宣传员”的标牌,用标准普通话向路过的爷爷奶奶复述学到的知识,形成“小手拉大手”的反诈链条,让安全意识扎根在社区每个角落。

此次活动创新融合语言推广与金融教育,不仅青少年、儿童掌握了基础金融防骗技能,更推动普通话在乡村日常交流、金融服务场景中的应用。未来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金花朵朵”志愿服务团将以“推普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持续开展“金融知识+反诈宣讲+普通话推广”系列活动,通过建立乡村推普工作站、开展定期驻点服务等方式,让普通话成为乡村群众对接金融服务、融入现代社会的桥梁,为乡村振兴筑牢语言基础、注入知识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尤元彪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