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体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深刻内涵,2025年7月1日至3日,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甜城筑梦,西部启航”实践调研队,深入内江市田家镇,开展西部计划专项调研,旨在探寻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基层中的使命担当。
图为实践调研队在学校南门合影。李雨洁 供图
内江十中:倾听教育一线声音,感知基层青春力量
调研首站聚焦西部计划乡村教育专项。7月1日,实践队抵达位于内江市田家镇的内江市第十中学。队员们首先参观了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直观了解基层教育现状。随后,调研进入核心环节——深度访谈。四位服务于该校的西部计划教师志愿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与感悟。“响应国家号召,将专业知识带到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为缩小差距贡献微薄之力,是当代青年的责任,”志愿者何佳源表示。志愿者江老师则谈到:“在基层教学,更能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真谛,孩子们的进步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服务西部价值的体现。” 校团委书记卿伟详细介绍了学校接收、培养志愿者的机制,并表达了对志愿者的迫切需求:“内江十中及西部基层教育,亟需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人才。西部计划是重要渠道,期待更多优秀毕业生通过此项目,扎根基层,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为掌握学生对西部计划的认知,以及志愿者的服务实效,队员们精心设计并发放了问卷,覆盖多个班级,为后续分析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此行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者在西部沃土上的坚守与青春的价值。
图为实践调研队采访内江十中团委书记卿伟。陈美旺 供图
范长江纪念馆:追寻先辈精神坐标,铸牢家国情怀根基
7月2日,实践队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位于内江市田家镇的范长江纪念馆。在故居,队员们通过朴素的陈设,感受范长江同志青少年时期在艰苦环境中奋发求学的精神。纪念馆专业讲解员系统介绍了这位新中国新闻事业开拓者从内江走向全国,始终心系家国、追求真理、为民发声的光辉一生。馆藏的手稿、照片、旧物(如煤油灯、旧式打字机等)无声诉说着信仰的力量。“这盏煤油灯下,可能诞生过许多唤醒民众的篇章,”调研队队员安丽感慨道,“这与今天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基层岗位上默默耕耘、服务群众的精神是一样的!”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就地展开讨论。“爱国爱民是范长江精神的核心。他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调研队队长徐明总结道。队员王雪补充:“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扎根群众的精神,与我们‘三下乡’实践高度契合,更是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作为立志服务西部的青年,我们更应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服务西部的实际行动,把所学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场精神洗礼,坚定了队员们服务国家、奉献西部的理想信念。
图为实践调研队参观范长江博物纪念馆。徐明 供图
田家镇政府:解码政策落地实效,体悟乡土奉献真章
调研深入乡村一线。7月3日,实践队赴田家镇政府。在镇政府,队员们与镇团委副书记文佳嘉及四位服务于不同岗位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座谈。文佳嘉介绍了田家镇依托西部计划引才的需求:“乡村振兴亟需青年力量,志愿者们是宝贵的新生力量。”四名志愿者们分享了基层工作的点滴。一位负责农机购置补贴办理的志愿者说:“工作开展过程中虽常常遇到困难,但看到乡亲们的笑容就值得。”一位服务期即将到期的志愿者谈道:“在这里,我真的成长了很多,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这里的乡亲,成就感满满。基层就是所大学校。”为评估政策知晓度,队员们分组在镇上走访,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知道有大学生志愿者吗?”“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队员们细致询问、记录。 田家镇之行,特别是志愿者们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真实故事,让“奉献”二字在队员们心中变得具体而厚重,更激发了躬身实践、服务西部的内在动力。
图为实践调研队与田家镇政府深入交流。李雨洁 供图
青春答卷:调研收获丰硕,责任照亮未来
为期三天的“甜城筑梦,西部启航”西部计划专项调研圆满结束。调研队在内江十中感知了基层教育者的坚守;在范长江纪念馆接受了精神洗礼,强化了爱国爱民、服务西部的信念;在田家镇政府解码了政策落地实效,体悟了青年志愿者“自找苦吃”、真情奉献的内涵。本次调研形成了包含20余小时访谈录音、100份有效问卷、部分影像资料及1部思政课微电影的数据库。队员们深化了对西部计划政策背景、现状、青年作用及挑战的认识,思想认识显著提升。调研队将以饱满热情和务实作风,将调研收获转化为投身西部建设的实际行动,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书写青春华章,助力西部计划照亮更多青年奋进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陈美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崔艳希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