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桥”实践队探秘蝶村“产业大瓜”

发布时间:2025-07-09 22: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薛钰津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外国语学院“语桥”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以语言架桥,深入泉州市马甲镇永安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永安村通过发展蝴蝶兰经济产业,打造“福蝶”文化品牌“蝶村”,同时引进优质丝瓜品种,打造共富农场。如今,瓜香与兰香交织,传统与现代融合,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文化美的乡村新画卷。

探秘现场:蝴蝶兰解锁“致富密码”

2025年7月2日,语桥实践队首站抵达永安村蝴蝶兰产业基地。实践队队员们深入标准化温室大棚,与村支委、文化协管员杜培生交流,详细了解蝴蝶兰的品种培育、技术创新及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杜培生先生介绍,蝴蝶兰产业已成为永安村的“金名片”,其全链条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队员们运用语言特长,探讨如何通过多语言传播助力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他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讲好乡村故事。

▲图为杜培生先生为队员介绍蝴蝶兰产业发展模式

开课现场:田间瓜果“卷”出“共富”新高度

7月3日,语桥实践队走进永安村“共富农场”,聆听永安村书记兼村主任杜振忠关于文化特色与建设规划的分享。随后,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丝瓜田,观察丝瓜生长状况,与农户交流种植技术和收益情况。通过调研,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永安村以特色丝瓜种植为核心,探索出一条带动村民增收的共富之路,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图为杜书记讲解永安村文化特色与建设规划

带货现场:大学生组团“营销”农产品

7月4日上午,语桥实践队深入丝瓜种植基地,考察规模化种植模式,并发挥专业特长,策划拍摄招商宣传视频,通过航拍、特写和采访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产业潜力。下午,实践队队员们来到瓜果种植基地,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学习玉米、甜瓜的种植技术,并亲手体验采摘过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实践队队员们对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运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图为队员策划拍摄丝瓜宣传视频

吃瓜现场:舌尖上的乡村振兴体验

调研之余,语桥实践队还品尝了永安村新鲜采摘的丝瓜。清炒丝瓜色泽翠绿,入口鲜嫩多汁,淡淡的甜味中带着一丝清香,让实践队队员们赞不绝口。通过与农户的交流,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丝瓜不仅营养价值高,还能加工成多种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这场“吃瓜”体验,不仅满足了味蕾,激发了实践队队员们用语言传播乡村美食文化的热情,更让他们对特色农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图为队员亲手烧制的丝瓜

此次永安村之行,语桥实践队以语言为媒架设沟通桥梁,以专业为笔书写振兴故事,以青春为墨绘就乡村新篇。作为新时代的外院人,既要做乡村发展的见证者,更要当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所需,在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的“双向奔赴”中,共同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撰文 | 苏心如

图片 | 张雅宁

一审 | 薛钰津

二审 | 陈佳玉

三审 | 梁燕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薛钰津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