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李彦潼、刘凤怡)7月7日,明代青砖砌筑的潮溪村明代南门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实践队伍天高燕飞突击队的队员们踏着古石板路走进这座拥有85座官员府邸的古村落,开启古村文化调研之旅。
▲图为潮溪村明代南门(梁逸薇 摄)
乡音解读助学情
古榕树盘结的根须旁,村民陈婶坐在石头上与调研队员刘凤怡、李彦潼交谈的剪影定格在队员的镜头里。调研组长刘凤怡向陈婶子询问有关村子里的历史文化和乡俗,婶子用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热烈回应:“每年六七月,后生考上学校,就请人做大戏,捐款给学生读书”。在潮溪村,读书备受重视村里的重视。每至升学季,村里都要为考上大学的孩子举办唱大戏等庆祝活动,这不仅是对古村人崇尚读书的精神传承,更承载着他们对孩子们美好未来的向往。
▲图为调研组队员向潮溪村村民咨询(梁逸薇 摄)
青石深巷藏乾坤。跟随深深刻进古石板路上辙印,天高燕飞突击队调研组在巷道中缓缓揭开古村落三大官邸面纱。
朝议第 清代四品官员宅邸经过岁月的洗礼,仍展现着过去的繁华。门楼前檐楣“鹿、鹤、松与桃果”等石雕寓意着“福禄寿”与梁枋《麒麟踏云》彩绘辉映成趣,门扇“花盆腊梅”木雕象征着坚韧不拔和纯洁高洁,木雕花盆腊梅的图案寓意着主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而门外斑驳的碉楼墙面上,抗战弹痕绽如梅花;
▲图为调研组走进朝议第实地调研(林小靖 摄)
分州第 石门匾“光前裕后”下,砖木结构的瓦房在风雨侵蚀中留下了历史碾过的斑驳痕迹;
观察第 木门后杂草丛生的荒废景象和门匾上模糊的振丕二字诉说着时间对它的洗礼。
▲图为潮溪村部分古石板路(林小靖 摄)
古建新生进行时
调研发现,潮溪村85座官邸中仅14座保存相对完整,低度开发状态恰是其作为 “活态文化遗产” 的独特优势。未来可通过 AR 技术复原官邸生活场景、修缮古石板路串联游览动线、引入 “非遗 + 文创” 轻业态等方式,让 “朝议第” 的石雕弹痕、“分州第” 的门匾精神、“观察第” 的荒废景象都成为活化载体,在保护与创新的平衡中,让 600 年古村的青砖黛瓦重新奏响文化传承的时代新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凤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