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为桥,以爱为帆:集美大学实践队用文旅研学点亮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9 10: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文豪 曾婧 陈恺祺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当双塔小学的孩子们将写满祝福的明信片递向特殊教育学校的同龄人,当特教儿童的指尖在草药香囊中揉捻出自然的芬芳——这个夏天,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益童乡旅”实践队以“劳动”为纽带,用“文旅 +公益”的创新实践,在两所学校间架起了一座“大手牵小手”的成长之桥。

7月6日至7日,这支依托旅游管理专业优势的实践队,先后走进集美区双塔小学与特殊教育学校,将“劳动赋能成长”理念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互动。在双塔小学的沉浸式课堂上,实践队员们化身“文旅导师”,用闽南文化图文展、嘉庚精神故事会串联起“听、看、玩”的体验链。孩子们不仅触摸到刺桐港的渔商记忆、泉州簪花里的海洋情怀,更在“明信片微笑计划”中学会用文字传递善意——这些带着童真的祝福,成为次日连接特教学校的第一缕温暖。

图为实践队队员讲解文旅融合案例 陈静雯 供图

而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巧手创趣”公益夏令营里,“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更细腻的意义。实践队员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称量艾叶、封装足浴包,搭配薄荷与艾草制作香囊。指尖的劳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创造”的快乐,更在专注与协作中悄然完成一场心理疗愈。“他们捏着香囊举过头顶时的笑容,比任何理论都有说服力。”实践队员陶怡敏说。这些由孩子们亲手完成的手工作品,将在7月13日中山路“美育先锋月”活动中公益义卖,所得善款将与集美大学“以劳育人”特色课程《创意餐饮》公益市集所筹款项一起,全部注入集美区教育基金会特教专项——从“劳动创造”到“爱心回馈”,一条完整的“以劳育人”闭环清晰可见。

图为实践队队员指导特殊学生完成足浴包制作 陈恺祺 供图

作为活动的核心创新点,实践队始终将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融入实践:从闽南文旅知识的系统化讲解,到结合海洋文化、嘉庚精神设计的研学课程,再到计划深入开发的“非遗+心理疗愈”特色模块,专业优势让公益活动既有温度更有深度。“我们希望探索研学活动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疗愈机制,让文旅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心灵的润滑剂。”指导老师林子潇解释道。

从校际互动的友谊桥梁,到劳动教育的实践闭环,再到专业赋能的公益创新,这场实践活动既是嘉庚精神“经世致用”的当代诠释,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生动注脚。正如实践队队员们所说:“当劳动成为成长的阶梯,当专业化作温暖的力量,我们终会看见,每一双小手都能握紧属于自己的希望。”而这股青春力量,也正为厦门“爱心之城”的建设,添上了一抹明亮的底色。

图为实践队师生与双塔小学学生合照 陈恺祺 供图

图为实践队师生与集美区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及家长合照 游利伟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文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