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桥魂于碧海长虹,探匠韵于集美通途
——港桥智绘实践队研析之旅
2025年6月30日,集美大学港桥智绘实践队奔赴厦门集美大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以青年视角解读桥梁工程技术突破,推动工程数字化成果普及,助力城市智慧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数字化建模等,深入挖掘集美大桥的工程智慧、运营挑战与人文价值,感悟大国基建魅力,践行青年责任担当。
队伍大合照 周佳薇 摄
惊叹“厦门速度”,解码工程智慧
厦门路桥集团资料显示,集美大桥作为厦门第三条进出岛通道,仅用18个月建成通车,刷新全球同类型桥梁建设速度纪录。队员们了解到,建设团队运用“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稳固桥基,创新采用“短线匹配法节段预制悬拼”国家级工法,像“搭积木”般完成2345榀箱梁海上精准拼装,结合M型主塔与下穿机场隧道的设计,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美学的完美融合。队员们感慨:“每根桥柱都凝聚着攻坚克难的智慧。”大桥建设正是“跨岛发展”战略中“城市转型。
集美大桥 周佳薇 摄
聚焦运维挑战,激荡创新思维
在桥梁底部实地勘察时,高浓度氯离子引发的海水侵蚀,以及藤壶附着带来的结构隐患,成为队员们关注的焦点;每根桥柱上独特的“身份证”编号,让队员们体会到科学管理对桥梁维护的重要性。
集美大桥桥柱标号 周佳薇 摄
集美大桥桥柱藤壶 周佳薇 摄
针对藤壶难题,实践队提出推广新型环保防附着材料、引入智能监测与清理设备等设想。此外,他们考虑开展大型科普活动,鼓励市民参与桥梁监督和维护,计划将BIM技术融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为智慧运维提供新思路。
指导老师和队员们在讨论桥梁腐蚀问题 周佳薇 摄
队员们在观察桥柱上的藤壶 周佳薇 摄
倾听市井烟火,感悟人文联结
集美大桥下的滩涂成为实践队触摸城市温度的窗口。每逢退潮,市民在此赶海拾贝,构成独特的人文图景。队员们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收集到关于桥梁维护的民间视角,更深刻认识到桥梁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承载地方文化的纽带。实践队将人文观察与工程调研结合,制作并发表了“桥·城·人”为主题的记录短片,累计超过1500的浏览量,数量仍在攀升。
当地渔民在挖花蛤 周佳薇 摄
当地居民们在赶海 周佳薇 摄
展望青春未来,弘扬桥梁文化
此次实践是港桥智绘实践队探索桥梁文化、传承匠心精神的生动缩影。学子们以脚步丈量桥梁宏伟,以思考探索科技力量,深刻领悟到每座桥梁不仅是钢筋混凝土实体,更是凝聚民族智慧与奋斗精神的文化符号。
通讯员 周佳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欧阳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