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7月7日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语同音·心同行·业同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阿瓦提镇13村、15村,以“入户走访+现场培训+下田调研”三轨并行的方式,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
天刚破晓,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农牧民共同参加升旗仪式。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我爱祖国,建设美丽新疆”的誓言在晨风中回响,这场庄重的仪式凝聚起各族群众的家国情怀。仪式后,团队结合农牧民生产生活场景,以“你好”“丰收”“谢谢”等高频词汇为核心,通过肢体演示、图文卡片辅助教学,穿插传统文化小故事,引导村民跟读练习。田间地头、院落门前,村民们专注互动的身影,让普通话学习氛围逐渐升温。
为精准对接学习需求,实践团分两组深入农户家中与田间地头。调研发现,不少农牧民能听懂普通话却存在表达障碍,而村委会组织的夜校正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重要平台。40多岁的阿依古丽坦言:“现在市场上用普通话的地方多,学会了才能跟顾客顺畅交流,卖出更多农产品,也能找到更多工作机会。”她的话道出了当地群众对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迫切需求。
这场推普实践如同一颗种子,将国家通用语言的养分播撒在边疆土地。实践团以文化为纽带,不仅帮助村民提升语言能力,更通过语言桥梁拉近代际与民族间的距离,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正如调研中所见,普通话正成为打开外部世界的“窗口”——它既助力农牧民拓展就业增收渠道,也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理念在日常交流中愈发具体。随着推普工作持续推进,这朵绽放在西域的语言之花,必将见证边疆乡村在语言赋能下的振兴之路。
(文/李美琪 李显炜 摄/杨承浩 牛娇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显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