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赴陆丰市粤农文创乡村振兴突击队|荔韵菌织,“四维” 共生

发布时间:2025-07-08 14: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洪津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洪津)晨光漫过陆丰山野,7月6日的探源之行从田垄深处启程。广东科技学院赴陆丰市粤农文创乡村振兴突击队穿梭于荔枝林、铁皮石斛、红松茸与古蜂场之间,亲身体验“四维”立体种植的魅力。指尖丈量着饱满的果径,耳畔记录着农人代代相传的耕种秘辛——这不仅是农产品出村“第一公里”的破题起点,更是“四维”立体种植理念在田野间的生动实践。

荔林寻佳味,采摘乐融融

清晨薄雾未散,活动主要围绕农产品介绍与采摘体验展开。在村书记的引领下,广东科技学院赴陆丰市粤农文创乡村振兴突击队的队员们一同走进了百亩荔枝林。当指尖掐下绛红色果壳的刹那,清甜的汁水瞬间迸溅而出,这便是去年卖出100+元/斤的嫁接良种——“仙进奉”荔枝。书记在介绍“仙进奉”荔枝时提到,“仙进奉”荔枝具有“耐储运、水分充足,挂果大年时会主动疏枝以保证品质”的特点,这一特性有效解决了荔枝在运输过程中易损坏、烂果等痛点。书记托起一串果实,林间光影在果壳上跳跃闪烁。六百余棵荔枝树织成一片绿色的穹顶,突击队队员们在了解“仙进奉”荔枝的同时,亲身参与荔枝的采摘与品尝,交流着产品的特点与价格,大家互动频繁,充满了乐趣。而这仅仅是“四维”魔方展示的第一层舞台。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共同采摘荔枝。通讯员林怡君 摄

树底藏珍宝,共生见真章

弯腰钻进荔枝树底,另两种宝藏赫然现身:铁皮石斛兰叶攀附树干,在斑驳散射光中舒展;红松茸从腐殖土里探出棕红伞盖,其菌丝正悄然织网。“菌丝修复土壤,石斛净化空气,荔枝遮阴保湿——三者呼吸与共。”书记拨开土层,乳白色菌丝如神经网络蔓延,“这就是‘荔韵菌织’的真意。”林缘蜂箱传来嗡嗡低鸣,中华蜜蜂正穿梭花间。“它们才是‘四维’闭环的关键!”书记笑指蜂群,“蜜蜂授粉让荔枝坐果率涨三成,酿出的蜜能卖百元一斤。”去年端午,土蜂蜜曾卖出600斤。舀起一勺琥珀色蜜液,花香在舌尖炸开,印证着他那句:“好生态自己会说话。”

图为“四维”立体种植模式下的“中华蜂”养殖箱。通讯员张泽广 摄

转场探新园,效益启新篇

午后蝉鸣灼热, 突击队队员们在书记带领下转场至香水柠檬与百香果基地,画风骤变。藤蔓挂满“紫铃铛”,书记向队员们介绍道:“与运输困难、容易腐烂、产量有限的贝贝南瓜相比,百香果四季结果、种一次可收获三年。”他算起效益账:“每亩产3万斤,每斤卖10元,收益远超贝贝南瓜。”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更令人惊喜的是,藤架下的土鸡啄食害虫杂草,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鸡粪还为果树提供肥料。书记继续说道:“我们不仅仅是在种植水果,还在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话语中藏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憧憬。队员们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知道,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果园,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绿色家园。

图为突击队队员与农民伯伯共同摘柠檬。通讯员尹桦隆 摄

四维模式兴,振兴绘蓝图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四维”立体种植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作物在空间中错落有致地布局,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和土壤养分,实现了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在这次探源之行中,广东科技学院赴陆丰市粤农文创乡村振兴突击队深刻体会到了“四维”立体种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激发了乡村经济的活力,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四维”立体种植将在更多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图为突击队队员与书记在荔枝种植基地合照。通讯员尹桦隆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洪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