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在吉安市新干县,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用示范与推广应用团队经过前期精心筹备,团队以科技为翼、青春为帆,在农业现代化的航道上破浪前行,用精准测产丈量丰收,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让科技赋能的硕果,在新干稻田里结出沉甸甸的“振兴果实”。
实割测产:科技“丈量”丰收,解码农业实效
▲图为机械收割麦子
七月的吉安市新干县,连片稻田泛起层层金浪,在夏日微风中涌动着丰收的期待,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迎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实割测产的关键节点。清晨,朝阳初绽,团队便奔赴试验田,开启“一田一割一测”的忙碌序章。收割机轰鸣着穿梭稻浪,将饱满稻穗收入仓中,金色稻浪不断“退去”,露出丰收的“底色”。这不仅是粮食的收获,更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成效的直观呈现。
▲图测稻穗的含水率
收割后,一系列精细操作紧锣密鼓展开:放粮、测量剩余面积, 成员们手持测亩仪或米尺,精准丈量每个试验区收割后的土地“轮廓”,为产量计算锚定基础数据;对放粮称重,同步启用LDS-1G谷物水分测定仪,5次重复测定水稻含水率,严格依据国家标准(GB1350-2009),换算为13.5%标准含水率(籼稻)。在数据计算环节,团队运用专业公式,将实割总鲜重、实测面积、平均含水率等数据精准代入,细致推导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等关键指标——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对技术效果的深度检验,关乎农业科技在新干落地的“成色”,更牵动着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的“神经”。
科技赋能:重塑生产模式,点亮农兴希望
此次测产,是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新干水稻种植实践的深度融合。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成效,在田间地头清晰展现:种子分布更趋合理,告别传统种植的“扎堆”或“稀疏”问题;肥料精准“输送”至水稻生长关键位置,利用率显著提升,面源污染有效减少。科技赋能下,稻米品质升级,为农民增收致富增添“硬底气”,让“科技种出好粮,好粮卖出好价”的愿景照进现实。
测产现场,当地农户全程参与,亲眼见证科技力量。从“看天吃饭、凭经验种田”,到“精准作业、智慧管理”,农业生产模式的变革,让农户真切触摸到现代农业的魅力。他们围在团队身边,询问技术细节、交流应用感受,眼神里满是对科技兴农的向往与期待。这一幕,让团队深刻领悟“三下乡”的价值——不仅是技术推广,更是为乡村播撒希望火种,让科技助农的理念,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
青春担当:深耕农业田野,书写振兴华章
▲图为调试机械
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新干之行是一堂沉浸式“田间大课”。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亲身感受农业科技对农户的“造血”助力,对“科技助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农业机械化领域,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田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部分团队成员的合照
科技赋能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团队在新干的实践,搭建起科技与农业的“桥梁”。随着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持续推广,必将为更多乡村产业发展插上翅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书写精彩答卷。让希望的田野,绽放更绚烂的丰收之花;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智慧与力量,让“科技兴农”的故事,在广袤乡村持续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江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