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彝绣文脉赓续队: 彝绣焕新彩,巧手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08 00: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俊涵 黄乐 张鑫森   阅读 32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凉山州7月7日讯(通讯员: 王俊涵 黄乐 张鑫森)以深入彝族刺绣古老技法,探索非遗文化与当代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途径为目标。2025 年 7 月 7日,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彝绣文脉赓续队,奔赴昭觉县四开镇南坪社区好谷村,踏上了一场助力彝族刺绣传承与发扬的社会实践征程。

图为团队成员走进好谷村深入考察。习学斌供图

上午,团队成员精神饱满的踏入昭觉南坪社区,手持精心设计的产品案例和彝汉双语宣传单。向当地的绣娘们详细展示了现代设计理念如何巧妙地与传统彝绣元素相融合的创新产品,包括从图案的简化提炼、色彩搭配的优化,到应用场景的拓展等多个方面。为在场的绣娘们提供了清晰且具体的创作思路,激发了她们在传统技艺基础上进行创新灵感的火花。

图为团队成员与织布绣娘交流彝族织布技法。王俊涵供图

团队成员全神贯注地观看手工察尔瓦织布的制作过程。之后与当地技艺精湛的绣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在交流过程中,成员们逐渐明晰了察尔瓦制作技艺的复杂程度与精细之处,也知晓了完成一件察尔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通过对南坪社区的深入走访了解到这个社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易地搬迁的集中安置区域,承载着众多彝族同胞开启新生活的美好愿景。大量彝族群众从深山里搬到这个社区后,失去了以往在山里赖以为生的主要经济来源,生活一度变得艰难。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彝族妇女选择传承和发展彝绣技艺,用彝绣来养家糊口。

图为团队成员与正在做察尔瓦的绣娘交流。黄乐供图

深入好谷村后,团队成员以小队的形式,挨家挨户进行入户调查,通过走访来了解当地彝族妇女制作彝绣的过程与主要的销售渠道。传统的彝绣制作时间漫长,效率低下市场狭窄,这些都成为传承发展的主要问题。随后,团队成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绣娘们直观感受到彝绣创新设计产品的实用与美观,结合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分析,帮助绣娘精准把握市场方向,创作出高质量彝绣作品筑牢根基。

此外,团队成员还系统讲解了如何将传统彝绣技艺与现代新媒体技术有效结合,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将彝绣的制作过程、精美成品、文化内涵以短视频的方式上传至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吸引用户关注,带动更多年轻群体参与到彝绣的挖掘中来。让绣娘们认识到,彝绣与新媒体接轨能够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市场影响力,从而为这一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让彝绣真正做到保留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当地绣娘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

图为团队师生在南坪社区合照。王俊涵供图

通过此次深入基层乡村实践调查,团队成员们深切体会到彝绣销售市场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助力彝绣传承与发展的决心。艺术学院文脉赓续队表示,今后会继续关注彝绣文化的动态发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为彝绣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和活力,力求在保护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其与现代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乡村振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俊涵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