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特色产业发展、文化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2025年8月10日至16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红林虾歌・港兴村荣”乡村振兴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深入党江镇各村(社区),开展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实践团聚焦虾养殖业提质、普通话普及、政策落地服务、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通过实地走访、政策宣讲、需求对接等方式,为党江镇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北海市合浦镇海峰水产外墙虾养殖宣传画
深耕特色产业,摸清虾养殖发展底数
8月11日起,实践团以虾养殖业为核心调研方向,先后走进南域村、沙冲村、党屋村,与村委干部、养殖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当地特色养殖模式的运行现状。在南域村,实践团实地察看小拱棚对虾养殖区,了解到该模式通过温度调控、水质优化等技术手段,有效提升虾苗成活率与养殖周期稳定性,当地养殖户依托政策补贴及村委协调支持,实现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沙冲村南美白对虾养殖依托合浦气候与地理优势,已形成成熟的产销体系,养殖户分享了成本控制、病害防治、市场对接等实操经验;党屋村探索的澳洲淡水蓝龙虾陆基圆桶养殖模式,在节水控温、混养试验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反映了初期投入较高、政策扶持需求等实际情况。
图为实践团在养殖户的带领下实地察看小拱棚对虾养殖区
8月14日,实践团结合前期调研数据,专程考察亚桥村稻田小龙虾养殖项目。该模式由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试点推广,采用“稻虾共生”生态循环模式——小龙虾清理稻田腐烂桔梗,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养分,实现“一地双收”;通过春节前后错峰外销武汉、川渝等地,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为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实践期间,团队累计收集养殖技术、成本收益、政策需求等有效信息百余条,为当地虾养殖业提质升级梳理了清晰的现状图谱与发展思路。
图为亚桥村村支书讲解稻田小龙虾养殖项目
聚焦文化赋能,调研普通话普及现状与需求
8月12日,实践团针对语言沟通对产业发展的制约问题,在党江镇农贸市场开展普通话普及现状专项调研。通过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覆盖不同年龄、职业群体,回收有效问卷20份,完成10名典型对象深度访谈。调研显示,党江镇村民普通话使用呈现“年龄分层明显、需求与能力待适配”特点:31-45岁核心劳动力群体中,仅12%能熟练使用普通话,有75%希望提升沟通能力;在虾产品外销、政策理解等场景中,语言障碍直接影响市场对接效率。实践团与党江镇村委干部深入交流后,明确“结合养殖场景开展实用化推普”的方向,计划围绕“虾苗规格表述”、“物流沟通话术”等实用内容,编制针对性学习材料,助力村民破除沟通壁垒。
图为实践团对党江镇居民进行普通话普及及现状深度访谈
推动政策落地,开展产业扶持政策宣讲与数字化服务普及
8月13日,实践团在亚桥村开展乡村振兴政策专题宣讲暨“桂惠农”普及活动,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基层。 政策宣讲环节,实践团紧扣党江镇虾养殖业实际,系统解读广西及合浦县水产养殖专项扶持政策,涵盖水产养殖保险保费补贴、标准化池塘改造补助、“三品一标”认证奖励等10余项内容,通过案例对比、流程拆解等方式,清晰说明“谁能报、怎么报、何时报”,让村民直观理解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服务普及中,团队协助村委下发《“桂惠农平台”操作指南》彩页,现场指导村民完成注册、实名认证及补贴申报操作,重点演示“水产养殖类补贴”线上申报流程,推动政策申报从“线下跑”向“线上办”转变。活动累计帮助32名村民完成账号注册,有效提升了政策落地效率。
图为实践团开展乡村振兴政策专题宣讲
图为实践团指导村民完成“桂惠农”平台操作及认证等操作
守护生态根基,探索红树林保护与产业协同路径
8月15日,实践团前往沙冲村红树林保护区,调研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模式。车行途中,队员们瞥见路旁“红树林海鸭养殖基地”标识,标注万只养殖规模与“平价有机”定位,映出红树林周边产业对生态资源的特色挖掘。在保护区监测员引导下,团队实地考察红树林生态系统,记录桐花树、秋茄等红树植物分布及底栖生物活动情况,了解到通过“退塘还湿”、“污染管控”等措施,保护区面积较十年前增长15%,已成为抵御海岸侵蚀、净化养殖尾水的“天然屏障”。实践团重点关注生态保护与虾养殖业的平衡机制,详细记录“养殖尾水净化后排放”等实操做法,结合前期产业调研,提出“红树林生态科普+虾养殖体验”融合发展思路,助力构建“生态保护—产业增值”良性循环。
图为红树林保护区
实践成效与后续计划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累计走访7个行政村,覆盖养殖户、村民、村委干部等群体近百余人次,梳理形成系列实践成果,总结提炼关于产业升级、文化服务、政策落地、生态协同等方面的务实建议28条。下一步,实践团将整理汇总实践成果,推动相关建议转化为具体举措;同时持续关注当地产业发展、政策落地进展,依托高校资源为党江镇乡村振兴提供力所能及的长效支持。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红林虾歌”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通过“产业调研夯基础、文化服务强纽带、政策落地提效能、生态保护谋长远”的多维实践,为党江镇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思维、新动能,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撰文 | 卢奕铭
图片 | 谭凯文 卢奕铭
一审 | 杨安琪
二审 | 谭凯文
三审 | 李雯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奕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