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竹海数智融乡队奔赴益阳桃江县,以 “寻访非遗踪迹,助力文化传承” 为目的,学习擂茶、竹编两项非遗技艺,用实际行动记录和传播传统民俗文化。
▲图为擂茶师傅演示制作方法
队员们首先走进非遗擂茶体验点,擂茶师傅热情地接待了大家。桌上整齐摆放着茶叶、芝麻、花生、生姜等原料,以及传统的陶制擂钵与茶杵。“擂茶讲究‘三泡三擂’,力道要匀,节奏要稳。” 师傅一边示范,一边向队员们讲解擂茶的历史渊源。作为桃江流传千年的民俗饮品,擂茶不仅是待客佳品,更蕴含着 “养生健体” 的传统智慧。看着原料在手中慢慢变成细腻的茶泥,再加入沸水冲泡,一碗碗香气四溢的擂茶随之成型。过程中,队员们用相机、笔记本细致记录制作步骤,为后续传播积累详实素材。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非遗竹编编织方法
离开擂茶体验点,又来到当地非遗竹编传承人的家中,学习另一项非遗技艺。年过七旬的奶奶是村里有名的竹编手艺人,她耐心地向队员们展示制作竹篮的过程。从编织手法的要点到技巧的把控,她都逐一讲解。队员们围在奶奶身旁,认真聆听每一个细节,并不时提出疑问,奶奶也一一耐心解答。随后,队员们尝试动手实践,在奶奶的指导下学习编织打底、起圈、收边的基本手法。尽管初次接触竹编难免生疏,但队员们始终专注投入,仔细感受竹篾在手中的走向与编织的节奏。看着手中慢慢有了雏形的竹篮,队员牛芷含感慨道:“一根普通的竹子,在奶奶手里变成实用又美观的物件,这不仅是手艺,更是老一辈留下来的文化财富。” 期间,队员们还详细记录了竹编工具的使用方法、编织难点,希望能为竹编技艺的数字化记录贡献力量。
此次非遗探访之旅,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后续竹海数智融乡队将整理此次记录的技艺资料,结合专业所长制作非遗文化宣传视频,助力擂茶、竹编等非遗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为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撰文 | 张鹏
图片 |肖丹 阳灏
审核 | 尹芳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牛芷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