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交流搭心桥,自我认知绽光芒 —— 合肥大学学子赴肥西县上派镇肥光社区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7 11: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慧 徐锦瑶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张慧  徐锦瑶)7月3日上午,合肥大学教育学院“薪火传乡韵,师苑‘育’童心”志愿服务队精心筹备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特别的我自己》在肥西县上派镇肥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拉开帷幕。此次课程由团队成员余爽主讲,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听障相关知识,引导儿童理解和尊重听障儿童,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独特价值。

精心筹备布局,落实课程准备

为了确保课程顺利开展,“薪火传乡韵,师苑‘育’童心”志愿服务队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团队成员余爽作为主讲人,收集相关视频和绘本故事等教学资料、精心制作PPT,并确定课程时间和流程,做好多媒体设备的准备工作。

趣味热身开场,体验无声世界

课程在一场饶有趣味的热身小游戏中拉开帷幕。团队成员余爽随机挑选一名学生上台,为其戴上耳塞后让其面对台下学生。她利用 PPT 展示词语,让台下学生轻声念出,让台上学生亲身感受听障儿童沟通时可能遇到的困难。随后,全班学生一起捂住耳朵,体验无声世界,了解听障儿童特点,感受听障交流困境。这个热身环节如同课程的“指南针”,让学生迅速进入课程状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温情故事启迪,引发情感共鸣

“听不见声音的东东,也有大大的梦想。” 在学生对听障儿童交流困难有了初步认识后,团队成员余爽翻开原创绘本,讲述听障儿童东东虽无法用语言交流,却以画笔描绘世界,最终通过手语与学生成为朋友的故事。“东东画的彩虹和我看到的一样美!”“我想教他说我的名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感受。团队成员余爽适时总结:“大家刚刚听了我们团队成员原创绘本里听障儿童东东的故事,其实像东东这样的听障儿童和我们一样,也有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梦想,只是在交流上需要更多支持。我们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做朋友。”

图为合肥大学教育学院“薪火传乡韵,师苑‘育’童心”志愿服务队精心筹备的团体心理辅导课

深耕手语教学,感受沟通力量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常用手语。”团队成员余爽先播放一段听障人士学习手语的视频,视频中他们专注的神情和灵动的手势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团队成员余爽先规范示范“你好”手语,学生们的动作从生疏僵硬到渐渐熟练。接着,她提升难度教授“你好漂亮,笑起来像太阳”手语,讲解动作细节,安排“小老师”带练。经过共同努力,学生们能连贯地打出这句手语。

自我价值挖掘,树立自信心态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你的闪光点是什么?” 团队成员余爽向每位学生分发纸条和笔,要求他们写下自己的优点。待学生们纷纷举起纸条,相互看到彼此所写下的优点后,自信的笑容不禁在他们的脸上洋溢开来。当学生们被问及课堂上印象最为深刻的环节时,一位小女孩回答说:“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余老师带领我们集体喊口号的场景,她告诉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是夜空中独特的星辰,自身便散发着光芒。’她说话时,眼眸明亮动人,仿佛蕴藏着一轮小小的太阳。”

图为合肥大学教育学院“薪火传乡韵,师苑‘育’童心”志愿服务队精心筹备的团体心理辅导课

研讨交流沉淀,明确责任担当

课程结束后,团队成员余爽组织学生进行热烈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未来如何用实际行动关爱听障儿童等特殊群体,以及如何保持自信、积极面对生活。

此次课程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洗礼。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学习和讨论中,走进听障儿童的世界,成为理解和尊重的传递者。那一个个灵动的手语动作,成为与听障群体沟通的桥梁。合肥大学教育学院“薪火传乡韵,师苑‘育’童心”志愿服务队带来的这堂团体心理辅导《特别的我自己》,为学生照亮解特殊群体、认识自我的道路。他们将带着课程赋予的力量,传递关爱,让温暖惠及更多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锦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