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机电与城建系“红脉传承·乡容焕彩 ”践行“三下乡”团队赴滨湖街道乡愁社区开展活动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制度推行的政策要求,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与行动自觉,2025年7月4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机电与城建系“红脉传承·乡容焕彩 ”践行“三下乡”团队深入乡愁社区,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垃圾分类新时尚,绿色生活共践行”的专项宣传活动。活动精心策划为两大板块:上午聚焦垃圾分类政策解读与实操知识普及,通过系统讲解与互动答疑,引导居民精准掌握分类标准与投放规范;下午则创新推出趣味性十足的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精准吸引居民广泛参与,覆盖社区儿童、中小学生及老年。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居民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深化了对分类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垃圾分类的实践能力,有效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有力推动了“绿色生活共践行”的新风尚在社区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上午,团队成员带着精心设计的宣传手册和分类指南,深入社区广场、商铺及居民家中,以 “面对面讲解 + 一对一答疑“的形式展开宣传。他们向过往居民发放图文并茂的传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的分类标准,结合生活场景举例说明 ——“香蕉皮属于厨余垃圾,旧电池要放进有害垃圾桶,快递盒记得去掉胶带再投可回收物”。
▲图为红脉传承·乡容焕彩”践行进入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讲
在与居民交流中,团队发现部分老年人对分类细节存在困惑,便通过类比生活经验的方式耐心解答。一位大爷笑着说:“以前总搞不清玻璃瓶和陶瓷碗怎么分,现在知道了,能卖钱、能再生的是可回收物,没法再生的就归其他垃圾,这法子好记!” 互动中,居民们纷纷表示会从自家做起,养成 “随手分一分” 的好习惯。
▲图为红脉传承·乡容焕彩”践行入户进行垃圾分类宣
下午,社区活动中心变身 “分类小课堂”,团队设计的 “垃圾分类大挑战” 游戏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现场摆放着印有垃圾图片的卡牌(如剩饭剩菜、矿泉水瓶、过期药品、烟蒂等),参与者需在限定时间内说出卡牌对应类别的垃圾桶模型。
▲图为红脉传承·乡容焕彩”践行进行垃圾分类互动游戏
此次活动以“接地气” 的方式拉近了垃圾分类与居民生活的距离,通过趣味互动让环保理念从 “知晓”走向 “践行”。团队成员表示,看到居民从“被动接受” 变为 “主动询问”,甚至有小朋友拉着家长来“复习”游戏中学到的分类知识,真切感受到了实践的意义。
▲图为红脉传承·乡容焕彩”践行进行垃圾分类互动游戏
作为暑期 “三下乡” 的重要实践内容,这场寓教于乐、妙趣横生的游戏,不仅有效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更在轻松互动中深化了居民的分类习惯和环保理念,为持续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营造了“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下一步,团队将继续聚焦基层需求,开展更多有温度、有实效的公益活动,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文字 | 任诗彤、谢伦珍
图片 | 李广明、黄芯嶙
供稿 |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机电与城建系“红脉传承·乡容焕彩 ”践行“三下乡”团队
一审 | 母天蕊
二审 | 王佳瑶
三审 | 刘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母天蕊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