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联合邱家漾社区开展“两山理念润童心”生态科普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教育模式,为社区儿童构建起生态文明认知体系。这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公益活动,以创新形式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根。▲图为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两山廿载,青苗艺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部分成员活动结束后与小朋友们在邱家漾社区二楼学习中心合照
活动以垃圾分类互动教学开场,社区城管工作人员通过“垃圾四色分类挑战赛”,以“废旧电池的正确投放”等生活化问题激活儿童环保认知。在模拟投放体验环节,孩子们手持不同类型的“垃圾模型”完成分类实践,通过具象化操作深化“减量化、资源化”环保意识。该环节将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场景,为后续生态教育奠定实践基础。▲图为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湖东中队一分队队员用趣味卡片讲解垃圾分类
志愿者团队依托“生物魔法盒子”教具,通过濒危物种标本展示与生态故事演绎,系统阐释生物多样性三大维度。当展示到华南虎栖息地复原模型时,孩子们就“物种灭绝的连锁反应”展开热烈讨论。科普环节特别设计“两山理念时空对话”模块,通过对比湖州生态变迁影像,以可视化方式解读“生态优势转化经济价值”的辩证关系,帮助儿童建立可持续发展思维框架。▲图为实践成员讲解生物多样性以及小朋友们的积极举手发言
在“生态画布共创”环节,孩子们以纸盘为载体,以“心中的绿水青山”为主题,运用丙烯彩笔尽情挥洒创意。有的孩子用画笔勾勒出地球生态的宏伟蓝图,生动展现了森林、海洋、土地之间的共生关系;有的则聚焦环保行动,在画作中郑重写下“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等标语。五彩斑斓的色彩在画纸上流转,生态保护的种子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萌芽。让抽象的生态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表达。▲图为实践成员指导小朋友绘画
在完成色彩缤纷的画作后,数名小朋友手持作品踊跃举手,化身“小小讲解员”走上台前,举着画作兴奋与大家分享,台下顿时响起阵阵掌声。活动中,也有不少性格腼腆的孩子起初攥着画作不敢分享,志愿者们蹲下身轻声引导:“你画的这幅画内容真丰富呀,能告诉姐姐分别都是什么吗?姐姐帮你转述给大家。”在鼓励下,原本害羞的陈同学小声分享了“中秋之夜上山去凉亭赏月看孔明灯”的故事,当他说完时,志愿者立即递上小奖品,现场小朋友自发用掌声为他加油。分享环节通过“引导+集体鼓励”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勇敢表达,真切感受到艺术与互动带来的成长力量。
▲图为小朋友展示绘画作品
此次活动构建起“知识输入-实践体验-艺术输出”的闭环教育模式,既发挥高校在生态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势,又通过社区平台实现理念传播的精准触达。“两山廿载,青苗艺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持续深化“校社联动”生态教育机制,让更多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与传播者,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可持续的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方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