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音乐学院学子赴潍坊七弦琴院,探寻诸城派古琴“古韵新声”
2025年7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实践团队跨越千里,抵达潍坊七弦琴院,开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城派古琴的实地探访活动。此次实践旨在解码这一古老艺术的当代传承密码,通过镜头记录其在新时代的鲜活生命力。
潍坊作为诸城派古琴的重要传承地,承载着百年琴脉的深厚底蕴。实践团队的探访始于清晨,镜头首先聚焦于七弦琴院古色古香的门头,“七弦琴院”四字牌匾在晨光中更显庄重。步入院内,悬挂的古琴、袅袅升起的香炉青烟以及墙上脉络清晰的诸城派谱系图,共同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探索过程中,团队成员欣赏了七弦琴院赵院长亲自演奏的诸城派代表曲目《平沙落雁》,深刻领略到该琴派刚柔并济、含蓄深沉的艺术特色。随后,在琴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学习了诸城派古琴基础指法“勾”和“挑”,并进行了亲自弹奏尝试,切身感受古琴演奏的奥妙与乐趣。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还集体习奏了经典曲目《沧海一声笑》。
赵院长演奏诸城派古琴代表曲目《平沙落雁》
团队成员和琴院老师一同演奏《沧海一声笑》
通过与赵院长的深入对话,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诸城派古琴的“山东气象”。赵院长结合王既甫、王冷泉等先贤的贡献,对这一琴派的艺术特质进行了阐释,并现场演示了诸城派标志性指法,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独特魅力。据介绍,诸城派古琴虽发源于诸城,却影响遍及整个北方,是北方古琴的代表。其艺术特色的形成,一方面与山东倚靠泰山、濒临渤海和北海的地理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作为儒家发源地,山东深受儒家中正平和、谦谦君子思想的影响,这些都在诸城派古琴中得到了体现。赵院长在讲述时所展现出的自信与沉稳,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了独特的“山东力量”。
赵院长与团队成员交流
谈及古琴艺术传承与琴院运营,赵院长分享了其中的挑战与思考。他表示,古琴艺术的传承是一种文化延续,更是一种使命担当,但琴院运营面临诸多困难。目前,学员以老年人为主,不仅影响了琴院的活力,也使琴院在盈利方面难以实现平衡。由于琴院以传承诸城派古琴艺术为主要目的,而非盈利,在经济压力下维持运营实属不易。为应对这一状况,琴院已开始尝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为古琴艺术注入新活力。赵院长同时指出,在当前情况下,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对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与潍坊七弦琴院老师合影
探访最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实践团队与琴院人员合影留念。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诸城派古琴的历史与现状,更展现了这一国家级非遗在当代的活力与传承力量,印证了保护非遗需在守旧中创新,让古老琴心拨动时代新声的理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青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